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江南平台入口 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进企业人才开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6年10月09日   来源:经济日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当前,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这3个环节,大力加强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培养体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进行开放式培养,有效提升我国人才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和各种人才开发政策的出台,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得到了强化,初步培育造就了一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企业人才队伍。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70.3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中青年为主,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1.9%;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6.5%。

    在看到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前企业人才开发培养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发展和创新的需要相比,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人才总量还不足,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根据2005年中国经济普查结果,每百人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在60人以上的12个行业全部集中在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不到10人的19个行业集中在采矿业和简单制造业。还要看到,目前仍有某些行业、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过度使用、人才浪费等现象。而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结构也存在失衡问题。

    造成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和部分企业人才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观念问题和体制机制不健全因素值得关注。观念上的倾向导致很多真正竞争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找不到、留不住所需要的人才。过去那种在机关事业单位风险小,而在企业就业风险大的观念仍然起作用。

    企业竞争,人才是关键。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开发与培养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研究表明,当今时代,在决定企业发展及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中,人才资源优于其他物质、资本要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世界各国企业正将获得竞争优势的关注点放在人才的吸引以及人才的开发管理等“软实力”上。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企业,与之相比,我国企业人才的总量还比较少。企业人才相对不足和开发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开发与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是主体,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过去一些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及相应的创新机制,使得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另外,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开发与培养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国际经验表明,调整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而向科技密集型产业发展,并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今后若干年,我们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坚持扩大人才总量和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相结合。

    当前,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开发与培养,要努力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关键产业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批企业人才。可以围绕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适应企业“走出去”的需要,采用实践锻炼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人才。按照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集中的要求,建立经理人才市场化选聘、社会化资质评价、专业化考评制度,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

    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重要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凝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的办法;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企业招聘、吸引优秀人才应不受户籍限制;积极引导其他行业领域科技人才向关键行业、重点企业、科研和生产一线集聚;运用财政税收杠杆,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

    围绕提升装备制造业、先进服务业水平和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需要,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企业岗位培训,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技艺精湛、爱岗敬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重点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

    二是引导人才有序流动,优化企业人才结构。

    鼓励人才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和职业兴趣有序流动,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根据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人才培养投入,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要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流动,优化人才产业、行业分布结构;创新经济手段,利用新一轮产业转移,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将人才配置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改善企业人才的区域分布结构,解决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人才紧缺问题;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优化企业人才岗位配置结构。(执笔:林泽炎)

 
 
 相关链接
· 山西开展四大工程构筑“十一五”高素质人才阵容
· 高校毕业生“人才进村“工程给新农村建设添活力
· 黄菊会见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获奖代表并讲话
· 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项目启动
· 两院院士纵论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中国 人才为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