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西省人事厅获悉,为配合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建设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经送审的《山西省“十一五”人才开发规划纲要》近日即将正式颁布实施。
《纲要》指出,到2010年山西省人才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人才总量达到509.8万人,人才密度达到14%;人才素质整体提高,在晋“两院院士”达到1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达到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达到80名,享受江南平台入口
特殊津贴的专家新增60名,“长江学者”达到4名,“四个一批”国家级人选达到4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达到5名,“全国技术能手”达到35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分布更趋合理、产业对接更加紧密、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才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为达到上述目标,山西省决定开展四大人才工程。
一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各类人才。全省公务员每年脱产学习不少于12天,所有县处级干部都要到党校轮训一次,重要党政人才还要到国外考察进修,以便提高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围绕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重点专业技术人才、各级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也都要接受相关培训。
二是“实施机制创新工程”,有效发挥现有人才作用。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使用人单位适应市场配置人才的规律;突破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所有制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向急需的地区和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分配重点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调动和保护好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鼓励创业、干实事。
三是“实施人才积聚工程”,积极引进急需急缺人才。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引才原则,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采取产业引进,项目吸引,人才带动等方式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加大对人才的服务力度。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指导思想下,不拘一格、多种形式引进人才。
四是“实施市场培育工程”,切实加强人才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交流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障碍。通过网络建立、健全人才资料库,系统性地搞好人才工程。 (记者 刘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