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采取积极态度推动巴以和平进程
——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辛俭强 梁淋淋)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18日在北京出席联合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会议间隙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采取积极的态度致力于推动巴以和平进程。
6月18日至19日,中方承办为期两天的联合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重新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以巴冲突”,来自50多个国家政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出席会议。该国际会议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但由中方承办尚属首次,因此受到国际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吴思科说,5月上旬,中国政府成功地接待了访问中国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本月,中方又承办联合国有关巴以问题的国际会议。中方为推动中东和平和恢复巴以和谈所作出的努力赢得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赞赏。
他说,此次会议2012年就已确定召开。从时间上看,此次会议与巴以两国领导人对中国的访问是巧合,但其中也有必然性。
吴思科强调,中方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解决作出了不懈努力。我们新一届政府成立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成功接待了巴以领导人的访问,习近平主席在同阿巴斯会谈时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充分显示出我们新一届政府对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外交风格,勇于面对热点问题不回避,积极发挥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
吴思科指出,中国外交从来都讲求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巴以问题上,中方的原则性体现在始终坚定不移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享有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但同时,中方支持通过谈判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强调以方对安全问题的关切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吴思科说,“土地换和平”原则、联合国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等已经被证明对推动巴以谈判是有效的,应该继续坚持。巴勒斯坦问题本身非常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因此中方在此次联合国会议上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应该循序渐进,从具体问题着手,取得可见成果。中方为此正在一步步作出自己的努力。
针对近期有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正试图排除美国在中东的作用,吴思科指出,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同中东地区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断在发展。在联合国以及双边等各种场合,中国历届政府都致力于推动中东问题的解决,作出不懈努力。
吴思科强调,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中就特别提到,“国际社会应该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
他指出,中国在中东地区既无利益,更无意愿去排除别人的作用,恰恰相反,中国采取的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凝聚各方努力以形成合力。
他说,中东问题太过复杂,凭一己之力,包括像美国这样在中东起着主导性作用的超级大国,也无法解决。美国不是不想解决,而是解决不了。所以需要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发挥作用。这次联合国会议在北京召开,就是欢迎和支持联合国能够在巴以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在该问题上没有“零和”思维,世界大国等各种政治力量都应该同地区各方面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