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闻分析:巴以领导人访华 中国积极开展劝和促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5月05日 15时1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刘华、梁淋淋)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5月上旬分别访华,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分析人士认为,巴以两国领导人几乎同期访问同一个国家,在国际外交史上实属罕见。中方同巴以两国双边关系牢固,为推动巴以和谈赢得了较大的回旋空间。

    “前后脚”来访:偶然中亦有必然

    阿巴斯已于5日上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内塔尼亚胡也将于6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无疑,中巴、中以双边关系是巴以两国领导人访华的“重头戏”。但不可否认的是,鉴于巴以关系现状,不少人更愿意把目光集中在中方如何推动巴以恢复和谈方面。

    已有媒体人士注意到,就在巴以两国领导人短暂的访华日程中,竟有两天时间是重叠的。针对两位领导人是否会在北京会面的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达了乐见其成的态度。

    据长期在巴以两国间斡旋的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透露,此次中方邀请巴以两国领导人来访,将与双方就巴以和谈进行沟通。“对于以方,我们特别强调其应当在停止建立犹太人定居点问题、改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环境等巴方关切的问题上释放一些善意。对于巴方,我们会推动其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安惠侯说,巴以两国领导人“前后脚”访华,在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两位领导人来访,既体现了中巴、中以良好的双边关系,又表明他们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所发挥作用的高度重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虽然此次巴以两国领导人几乎同期来访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中方在中东问题上的外交努力却从未停止过,可以说两位领导人此访,“偶然中也存在必然”。

    中国中东外交:劝和促谈是不变的立场

    李绍先说,中国一直在巴以问题以及其他中东事务中发挥着劝和促谈的作用,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不遗余力。

    安惠侯说,关于巴勒斯坦问题,中国主张在两国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巴以问题的出路。今后中方还会继续本着这样的立场,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方与巴以双方关系良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一直坚持原则,秉持公正、一贯的立场。”安惠侯说。

    李绍先认为,近年来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明显上升,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同中东国家贸易增长迅速。同时,中东在经历大变局之后,发展对华关系的意愿也日益增强。“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方也愿意在中东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巴以和谈前景:任重而道远

    从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至今,巴以问题又已延宕20年时间。由于分歧巨大,双方不仅未能签署永久和平协议,就连重启和谈也面临重重困难。

    刚刚访问过巴以两国的吴思科说,他感到巴以双方都有进行和谈的意愿,但在重返和谈的条件上有差距。

    5月初,巴勒斯坦方面表示,赞同阿拉伯国家联盟提出的新倡议,即在巴以双方互相交换少量土地的情况下承认1967年边界基础上的两国方案。李绍先认为,阿盟新倡议与以往的立场相比有所松动,为恢复和谈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绍先认为,过去这些年尤其是2000年以来,巴以和谈基本陷于停滞状态,未来重启和谈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巴以双方都必须坚定推进和平进程,将之视为唯一出路;二是国际社会要不遗余力地从外部推动。

    “有利的一面是,国际社会已充分认识到推动巴以和谈的重要性,都明白如果没有巴以和谈,中东动荡就不可能结束。”李绍先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华黎明认为,巴以之间的矛盾盘根错节,破解难度非常大,不大可能因为中方劝和促谈而一蹴而就,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所持的积极态度,对解决巴以冲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吴思科表示,对于巴以双方在重返和谈的条件上的差异,中方首先会为双方恢复谈判创造合适的气氛,让双方谈起来。“谈判,才是解决双方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关链接
· 外交部发言人:中方乐于为巴以领导人会面提供协助
· 访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中国积极推动巴以和谈
· 外交部发言人就巴以领导人即将访华等答记者问
· 中国致力于在巴以问题上发挥更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