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贵州省就落实江南平台入口 有关贵州发展规划问计京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02月29日 07时18分   来源:新华社

寻求脱贫致富的锦囊妙计
——贵州就落实江南平台入口 有关贵州发展规划问计京城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王橙澄、江国成)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落实《江南平台入口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省副省长黄康生和省政府近20个部门的负责人28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向北京众多著名研究机构寻计问策。

    座谈会上,江南平台入口 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农村及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等研究机构主要负责人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着重培育内部市场 实现“借力”发展

    江南平台入口 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从贵州运出来的产品成本是极高的。因此,贵州应加大力度培育内部市场,加强省内基础设施建设,把由于地理因素无法通达的地区通过公路铁路连接起来,形成内部市场,以此承接和消化产业转移。

    他说,贵州要想使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应通过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省内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贵州多山,修路需要大量开凿山洞,但修路能够使沿线群众受惠。

    他建议贵州还要向周边省份扩大开放力度,包括云南、成渝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实现借力发展。借助未来东盟10+3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投资便利化、旅游便利化,带动贵州的经济,特别是旅游和特色经济。

    出席座谈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建议,要在对口帮扶、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实现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沿海地区有技术、有人才、有品牌,但缺土地。贵州有资源、有劳动力,江南平台入口 又赋予了土地利用的政策优势,双方合作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他说。

    发挥后发优势 走新型绿色发展道路

    贵州地处内陆,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全省山地太多,耕地太少:“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全省户籍人口4100万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2300元)的居民有1500万人之多。

    对此,魏后凯表示,贵州虽然经济欠发达,但是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文化、旅游等资源开发潜力大,区位重要,劳动力相对充裕,交通也大为改善,拥有全面加速发展的优势。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李国平认为,贵州要探索一种非沿海化的、有贵州特色的模式,跨过东部地区某些发展阶段,直接走高端或服务型导向工业化的模式。

    “贵州的新型工业应该尝试走集中化、园区化,与城镇化相结合的路子。贵州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他人经验,吸取他人教训,走跨越式、绿色发展的道路。”魏后凯表示。

    发挥市场力量 壮大民营经济

    多次到贵州考察的卢中原认为,贵州民营经济不如沿海地区活跃。多年来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导致贵州企业家资源和企业家精神稀缺。贵州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发展民营经济,在当地培养创业气氛。

    他说,贵州要用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价格政策为民营经济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改变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的局面,让民营经济愿意投资实业。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建议,贵州要加大投资者的权益保障力度,公平、公正地执法,真正形成一个亲商、爱商、尊重商人的氛围,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推进金融改革 把钱留在贵州

    金融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看来,由于起步较晚,贵州省动员金融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投资总量规模相对较小。投融资已成为贵州加快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他说,贵州要培育更多的金融机构,从数量、种类、规模上都要进行扩充,加紧引入国内、境外的金融机构。同时引导发展一些小的贷款公司、财务公司、担保公司、消费性的金融公司、典当行等,以此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服务。国家有很多支持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信贷政策,贵州应该充分利用。“关键是怎样把钱留在贵州。”赵锡军强调。

    魏后凯表示,贵州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机制,既要争取国家层面的资金,更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的进入。

    打造新型生态消费中心

    贵州自然风光绚丽秀美,四季气候清新宜人,17个世居少数民族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影响深远,具有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大发展的突出优势。

    对此,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的张晓明建议,贵州应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这非常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石培华表示,原生态的旅游和文化、体验和健康型的消费将会占据新的制高点。贵州要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集中财力将贵州的特色农业、生态重建、富民和旅游消费四位一体加以推进,培育出文化体验、生态回归、健康的新型消费,发展集旅游、文化、休闲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

 
 
 相关链接
· 贵州:2011年新建公办幼儿园300所 招生35万人
· 贵州: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打造脱贫致富“直通车”
· 贵州通报"整脏治乱"和"满意在贵州"活动考核结果
· 贵州水利工作会召开 大力推进十大水利工程建设
· 贵州:提高道路建设标准 从源头解决交通事故多发
· 贵州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启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