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决不让一个老百姓没水喝"—云南重旱区抗旱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2年02月23日 11时0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昆明2月23日电(记者 伍晓阳、浦超)烈日炙烤大地,库塘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黄、百姓焦渴……旱情肆虐云南。截至20日,干旱已造成云南315.4万人饮水困难。

    抗旱保供水成为当务之急。云南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必须确保解决百姓饮水问题。滇东、滇南等重旱区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开车送水、打井找水、人背马驮、移民就水等办法,千方百计保障人饮安全,“决不让一个老百姓没水喝!”

    场景一:送水进村

    时间:20日下午

    地点:陆良县龙海乡上雨古村

    听说送水车要来,村民们都把家里的桶、盆、壶等能装水的容器拿了出来,在村口路边翘首以待。

    上雨古村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蓄水困难。前两年政府补助村民修了许多小水窖,蓄满水够用几个月,但去年9月以来没下过雨,水窖都干掉了。村民李国方告诉记者:“去年11月起,整个村庄400多户人家都面临吃水困难,全靠乡政府组织车辆送水。”

    10多分钟后,运水车开到了村口。村民们纷纷拿着水桶围上前,送水员开始给村民放水。71岁的老人保小焕挑着两桶水,晃晃悠悠地往家里走。虽然年事已高,但她每次都要来挑两趟水,这些水够她和老伴用上一周。她对记者说:“很感谢党和政府。如果不送水来,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办哩!”

    场景二:打井找水

    时间:22日中午

    地点:师宗县竹基镇本寨村本寨组

    “嘣嘣嘣……”还没进村,村里的机器轰鸣声就远远地传来。钻井架子在一块空地上高高矗立。五名工人在忙碌着,换钢管、加机油……本寨村党总支书记杨家忠说,这里正在打一口深井,现在已经打到了109米深。如果顺利的话,打到200米左右就出水了。

    杨家忠介绍,本寨小组缺水好几个月了,现在320多名村民只能到13公里外的地方拉水。为了解决饮水困难,县里争取到上级国土部门支持,在这里给村民打井。这口井2月初开始施工,估计还要10多天才能完成。他说:“专家来勘探过,说这下面水量充足。出水以后,足够周围几个村寨使用。”

    场景三:人背马驮

    时间:22日中午

    地点:泸西县三塘乡俱久村小俱久组

    临近中午时分,村里家家户户都关着门。俱久村支书张绍先说:“人都去打水了,还没回来呢!”

    从小俱久组往取水点走,山路陡峭,狭窄处仅有一尺多宽,从山顶往山谷中蜿蜒下去。走了大约一里路,山间响起了马铃声。一会儿,就看到村民们赶着牛马从山下爬了上来,每头牛马驮着4桶水。还有的村民背着小背篓,里面装着很多饮料瓶,瓶子里也装满了水。

    “每天早上7点钟出发,中午才能回来,半天只能打一趟水。”62岁的村民何永昌说,取水点离寨子有6里多路,属于另外一个村。村民们每次取水100公斤,省着用差不多能用一天,洗脸洗脚水都得留着喂牲口。

    三塘乡党委书记卢永云介绍,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当地安排了村组干部和党员负责送水到家,“决不让一个老百姓没水喝!”

    场景四:移民就水

    时间:21日下午

    地点:泸西县永宁乡者舍村羊洞河组

    羊洞河组打水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小组长罗明海说:“今年旱得厉害,种地没啥收成,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

    他说,羊洞河组有67户267人,今年出去打工的超过一半,过段时间还有要出去的。村民打工主要去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虽然没有什么职业技能,但找工作挺容易的,进了厂子培训一下就上岗了,收入比在家种地还高。

    “移民就水”一举多得,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为了外出打工,很多村民都把牲口变卖了。羊洞河组原来有50多头牛,现在仅剩下9头。村民王庆富最近刚把养了10多年的一头大水牛卖了,准备外出打工。他说:“连续三年干旱,在家水没得吃,粮食也要靠买,不如出去打工,把损失补回来。”

 
 
 相关链接
· 胡存智表示国土资源部全力支持云南抗旱找水
· 云南全力抗旱保供水 121件增蓄应急重点项目开建
· 云南:针对持续干旱再投5亿元抗旱增蓄保人饮资金
· 中国地质调查局援助云南抗旱救灾物探找水工作启动
· 云南投入7亿多元抗旱 粮食有望保持稳定增产
· 云南筹集4.89亿抗旱救灾 解决235.6万人饮水困难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