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2月28日电(记者 胡苏)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生猪、猪肉、蔬菜等价格不断攀升,福建省CPI持续高位运行。市场价格形势严峻,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
面对高位运行的物价,福建省创新思路,先后推出一系列稳价保供措施。今年以来,全省CPI及主要副食品价格呈现逐渐回落趋势。目前,福建省正通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蔬菜种植保险机制等,加快建立稳物价、惠民生的长效机制。
“平价商店”生意异常红火
12月12日傍晚,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供销购物广场的“平价商品区”热闹非凡,前来买菜的居民络绎不绝。20多岁的陈美玲下班后专门赶到购物广场采购食品。
陈美玲说:“这里的平价商品,价格比外面市场上要便宜三四毛钱,确实很划算。”
今年9月,面对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压力,福建省政府及时出台建立价格异动协商机制、加快平价商店建设、降低流通费用等“稳定食品价格十项措施”。为确保控价措施落到实处,福建省物价局推出了十条督查指导控价的具体措施。
据介绍,截至11月底,福建已建设完成平价商店、平价销售区、平价摊位、平价直通车共1217个(辆);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4亿元;清理整顿经营服务性收费,共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1亿多元。
12月18日,记者在泉州洛江区双阳镇捷龙购物广场的“平价商品区”看到,市场价格每斤2.68元的东北珍珠米在这里只要2.18元;菜市场标价每斤0.88元的白萝卜,这里仅需要0.38元。
捷龙购物广场店长吴建荣说,刚开始对平价商品销售没底气,害怕时间长了商场负担不起。没想到经过一个月试运行,发现商场效益不仅没下降,反而被“平价商品区”的人气给带旺了。11月份整个商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左右。
记者从泉州市物价局了解到,根据相关政策,当粮食、食用油、猪肉、鸡蛋月平均零售价格环比涨幅超过10%,或蔬菜月平均零售价格环比涨幅超过20%,“平价商店”模式立即启动;并由政府财政或价格调节基金对相关商户予以适当补贴。
泉州市物价局局长施国宾说,我们的做法是“政府补贴一点、企业承担一点、市场消化一点”,在全力保障群众基本民生需求的同时,又不增加企业额外成本负担,力求实现市场、民生互利双赢。
为低收入群体撑起“保护伞”
家住福州市军门社区的李星夫妇均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属于低保户。今年以来,李星一家除了可以享受普通低保补助、残疾人生活补助外,还可按照福州市的物价水平,每月享受30至55元不等的价格临时补贴。
物价的波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了将社会保障资源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福建省去年底出台“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的机制”,并于今年5月进一步修订完善。
李星说:“三五十元钱虽然不多,但对我们一家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根据相关政策,随着CPI的涨幅,像李星这样的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的价格补贴、失业保险金补贴额度也将相应上调。
与此同时,福建省还加快建立了高校大宗主副食品主渠道供应机制,加强高校食堂与“菜篮子”生产基地对接,并启动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伙食补贴机制。
在福建农林大学,从今年9月份开始,为经济困难的3316名学生,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伙食补贴。今年秋季新生入学期间,学校还为新生发放伙食补助200份,合计6万元。
“当月同比CPI涨幅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3%时,各级政府应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补贴和失业保险金补贴;上年度CPI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各级政府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条条政策的实施,正在兑现着政府的民生承诺。
加大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一年多来,随着各项稳定物价政策的逐步落实,福建省内消费品价格上涨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持续高位运行多月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明显回落,稳定物价政策成效已经显现。
11月份,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比上年同期上涨3.5%,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
“稳物价就是保民生、保稳定。”福建省物价局局长庄稼汉说,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物价工作仍然面临复杂的局面,对政府部门的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证物价水平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目前福建正加大力度,探索建立稳物价、惠民生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福建各地完善和恢复征收价格调节基金,专项用于扶持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价格异动补贴及补助困难群体。截至目前,全省共发放价格联动补贴1.379亿元。其中,失业保险人员价格补贴632万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价格补贴12547.79万元。
11月中旬,福建省还推出了《福建省蔬菜种植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全省蔬菜种植保险试点工作。据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蔬菜种植保险的推行,有利于保障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启动蔬菜保险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种植户拿到赔款后可以更快恢复生产。”
“长期以来,农民种粮种菜都是靠天吃饭,如果这项蔬菜种植保险能够落实,将给菜农们吃下一颗最大的定心丸。”福州市闽侯县的蔬菜种植大户林阿春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蔬菜种植保险试点采取的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自主自愿”模式,当前福建省各级政府、各部门正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当地财政支持,确保该险种尽快“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