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青藏铁路助力雪域高原进入“铁路经济”时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7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7月13日电(记者文贻炜、梁君茜、何伟)午后的阳光细密地从屋檐洒下,76岁的藏族老人次让央宗照例为自己心爱的鲜花浇水。在他的悉心养护下,花盆内一簇簇的花儿开得正艳。

    次让老人的家位于拉萨火车站附近的柳梧村。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大批中外游客涌入西藏,次让老人的3个儿子瞅准商机,做起客运生意,从此走上致富路。

    “我们过去以放牧为生,住的都是土坯房,院内还有牛圈羊圈。两年前,我家盖起了两层小楼,住着非常舒服,心里也亮堂了。”次让老人说,他家一年至少能收入七八万元。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后,带动了沿线的旅馆业、餐饮业、商业和旅游业基础设施发展,越来越多的藏族农牧民吃上“旅游饭”。如今,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青藏两省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柳梧村村主任达瓦桑布说:“青藏铁路通车以来,柳梧村改变了过去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客运、商店、农家乐、家庭旅馆等,获得了丰厚的叠加效益。”

    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苗肖华介绍,青藏铁路全线开通5年来,公司累计运送旅客4100多万,运送货物1.8亿多吨。

    “青藏铁路通车后,铁路运价为每吨公里0.12元,远低于公路运价,大大降低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成本,有效地提高了青藏两省区的商品竞争力,一大批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迅速形成。”西藏拉萨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布次仁说。

    依托青藏铁路,青藏高原的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业、藏医药、民族手工业以及绿色食(饮)品业等一批特色产业得到空前发展。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盐化、石化等资源得到循环式开发,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等一批综合物流园区相继建成并迅速发展。

    由于铁路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运输效能的极大提高,青藏铁路沿线也正在形成一系列像庆华工业园区一样的新兴经济带,青藏两省区已迈入“铁路经济”时代,各族群众因此得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许常宁说,总投资逾25亿元的庆华公司是青海“煤-焦—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试点项目。目前,这个工业园区的焦炭年产能达86万吨、洗精煤年产能达300万吨。

    “今后几年,二期项目建成后,焦炭产品和洗精煤都要达到1000万吨。”许常宁说,“如果没有青藏铁路的运力支持的话,运营这么大的一个煤焦化企业是很困难的。而且,当初之所以把企业建在这个地方也是看中了铁路运输的便利。”

    青藏铁路公司察汗诺站站长刘文刚介绍,青海庆华煤化工业园区所依托的察汗诺车站过去只是一个三等货运中间站,现已发展成为青藏线上最繁忙的车站之一,日卸货量达2万吨。

    “去年车站货物发送量为240万吨,运输收入达2.1亿元;今年货物发送量预计达到360万吨,运输收入有望突破4.7亿元。”他说。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行署专员谭勇寿认为,青藏铁路通车后,其沿线不仅形成了新的经济带,还出现了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这就为当地百姓就业或出售牲畜提供了机遇,青藏铁路成了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的“幸福线。

    调查显示,在2005年的拉萨市场上,一吨煤炭的价格为700多元、一吨水泥800多元,其中运输成本就达500元至600元。

    青藏铁路通车后,由于运输成本低廉,品种繁多的商品大量涌进西藏,使得西藏的物价总水平逐步下降,减少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各族群众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多公里,穿越冻土地段550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所处环境最为恶劣的高原铁路。

 
 
 相关链接
· 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五年来创世界冻土铁路时速之最
· 青藏铁路通车五年来成为青藏高原的“绿色天路”
· 青藏铁路正成为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 青藏铁路通车5年来运输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
· 我国未来5年将依托青藏铁路推进西部铁路网建设
· 献给高原的“哈达”——青藏铁路通车五周年之际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