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汶川藏族孩子自编藏戏欢庆“六一儿童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6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6月1日电(记者 谢佼)6月1日,汶川县水磨中学的孩子们非常开心,他们自己编排了一段藏戏,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剧本、台词、道具,全是这些可爱的藏族孩子自己亲力亲为。藏戏讲述了一名不爱学习的青年,受到7人讽刺和批评,最终改变的故事。运用藏戏表达生活促进学习,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舞台上藏族小演员一出场,就把台下记者震住了。低沉有力的诵念,庄重的面具,藏戏特有的步伐。一板一眼,都是藏戏独有的味道。台下响起了欢呼,孩子们自编的藏戏博得满堂喝彩。仔细一看,脚上穿着运动鞋,藏袍下是牛仔裤,面具、盔甲居然都是用厚纸板做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学生们为之呐喊的热情。他们还跟着唱腔的节拍,整齐地打着拍子。

    剧目持续了10多分钟,名为《一名青年和七个宝贝》。讲述了一名不爱学习的青年,受到7人讽刺和批评,最终改变的故事。这尚不能称之为完整的藏戏,只是藏戏的片段。但从编剧、排练到演出,仅仅20多天。这对14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已经称得上是文化的奇迹。全程参与编剧和演出的汶川县水磨中学7年级9班藏族学生求吉说:“这个节目是个教育故事,班主任给我们借了一些带子来看,放电影,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唱腔高亢,充分抒发了藏族少年的天性。小演员们有了不少的粉丝。台下的同学拿着手机,充当摄影师,端得稳稳当当给他们摄像。无论是藏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都一个劲地鼓掌叫好。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故此得名。藏戏是藏族同胞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藏戏的研究、继承一直是中国文化界努力推动的工作,但多是对传统剧目的整理,自编藏戏来表达生活,促进学习,这样的藏戏很少出现。

 
 
 相关链接
· 外交部邀外国驻华使节等参观汶川灾后重建主题展
· 外国驻华使节等参观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主题展侧记
· 汶川地震灾后三年粮食流通领域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 《汶川特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志》编纂全面启动
· 邮政局派调研组赴汶川考察调研邮政灾后重建工作
· 灾区又见鱼水情—汶川地震重灾县四川南江县见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