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邓洪波(左)、美国国土安全部入境和海关执法局副局长库马尔·基布尔(右)以及国土安全部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副局长大卫·阿圭拉在文物移交仪式上签字。当天,美国政府在华盛顿举行仪式,向中国归还十余件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10年收缴的珍贵文物。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新华社华盛顿3月11日电(记者王丰丰 王薇)美国政府11日在华盛顿举行仪式,向中国归还十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全部为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10年收缴,中国驻美使馆邓洪波公使代表中国政府接收了这批珍贵文物。
这次移交的文物来自美国海关在新泽西州、阿拉斯加州和新墨西哥州查获的7件包裹,其中包括隋代陶马、唐代马雕像、北魏时期陶马、宋代观音头部雕像、北齐石灰岩佛像、清代瓷瓶和明代石质墙顶饰带。移交的文物运回国后将由中国国家文物局统一接收。
美国官员介绍说,查获这些文物的行动属于“长城”行动的一部分。这一行动专为打击来自中国的走私品而开展。中美双方在2009年签署了限制中国文物入境美国的谅解备忘录,此后两国执法部门加强合作,加大了对文物走私的打击力度。
移交仪式上,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入境和海关执法局副局长库马尔·基布尔说,这次移交的文物不仅仅是珍贵的古代艺术品,更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一部分。他说,执法部门打击文物走私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避免不法分子对古代墓葬与寺庙的破坏。
邓洪波公使在移交仪式上对美方的行动表示感谢。他说,中美近年来在打击文物走私方面开展合作成效卓著,在信息共享、合作执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次文物归还更彰显了双方执法合作的深度,以及双方打击文物走私的决心。

中意两国加强文化领域尤其是文物修复领域的合作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 陈恃雷)意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14日表示,中意两国将加强在文化领域尤其是文物修复领域的合作。
严农祺在出席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的结业典礼时说,中意两国间相互的支持至关重要,18名学员在本年度的培训,加强了学员在文物修复领域的技能。
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中心在意大利外交部发展合作司的协助下于2003年建立并设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该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 >>>详细阅读
中国和埃及签署保护和返还非法进出境文物协定
新华社开罗10月12日电(记者 冯康 李来房)中国和埃及两国政府12日在开罗签署了关于保护和返还从原属国非法贩运被盗文化财产的协定,标志着中埃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
正在率团访问埃及的中国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和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希·哈瓦斯代表两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单霁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埃两国同样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但在历史上都遭受过疯狂的劫掠,目前都深受文物遭盗窃、盗掘和走私之害,共同的命运和责任给两国在文化遗产上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