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招聘工作人员在福州火车站出站口发放用工信息( 2月12日摄)。
春节过后,正是企业单位需要大量招工的时候,也是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的时候。连日来,记者在福州节后招工点采访时,听到求职者询问最多的就是:“月工资多少?一天要上几小时班?假日有没有休息?居住条件怎么样?......”一边是用人单位四下招人而招不到人,一边是进城农民工到处奔波寻找工作。企业“招工难”与农民工“找工作也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务工人群的主体,招工市场“供需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企业选择工人”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工人选择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求职观念与其父辈的相比较而言,不仅注重工资待遇和劳动环境,更注重用人方人格品质、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工资更要关爱”不再是“浮云”。
近期以来,福建部分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部分企业已出现严重用工短缺现象,节后“招工难”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部门分析:用工稳定性差是造成用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改善企业用工环境,增加员工收入是提高员工返岗率,缓解“招工难”的关键。
为适应用工形势的变化,福建各地政府职能部门正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组织用人单位把岗位信息送到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车站、码头和招聘现场,让农民工花最少的精力,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2月14日,一家企业招聘人员(右)在福州劳动保障大厦举行的用工招聘会上向求职者介绍用工信息。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2月14日,在福州劳动保障大厦举行的招聘会上,一些招工单位“门庭冷落”。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企业招聘工作人员在福州火车站节后临时招工点等待求职者前来应聘(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2月14日,企业招聘人员在福州火车站节后临时招工点等待求职者前来应聘。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