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硕成果,宝贵经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来认识新事物、把握新规律、谋划新思路,切实以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
2009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统一开通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该网站开通当日即引来1920万次点击,引发“塞车效应”,一个月共收到举报1.38万件。
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这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在思考的一个大课题。随着一项项制度、措施的出台,群众“通天举报”的梦想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现实。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次次探索之中,收获了沉甸甸的硕果——
“发现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黄瑶、宋勇等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便是建立和完善巡视工作的成效。”中纪委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这样总结。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也在巡视中发现并移交了一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巡视,已经成为纪检监察机关获取案件线索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带来的新成果不断涌现——
安徽合肥市纪委在探索建立以“6+3”监管体制、“三个一”运行机制和“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模式后,截至去年底,全市未发现一起城建领域新发案件。
四川省广安市纪委监察局创立“片组+巡查”工作模式,有效融合纪检监察力量,近三年来各片组独立查办了62件违纪案件,将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
群众对反腐败满意度,是评价反腐倡廉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民众对反腐败成效的满意度达到69.2%,比2003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纪委监察机关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为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形成了值得珍惜的宝贵经验。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认为,反腐倡廉建设如果在理念、思路、机制、方法上流于一般化,就会导致对腐败现象的洞察力和警觉性的弱化,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在全国反腐倡廉创新经验交流会上,贺国强发出了这样的动员令。
在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的锐意改革和不断进取之下,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式”反腐倡廉建设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贺国强:推广基层实践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

5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南京市召开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南京5月18日电(记者谭浩、郭奔胜)中央纪委监察部18日在南京市召开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成果和经验,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证。
在认真听取江苏、北京、上海等13家单位的发言后,贺国强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创造经验、总结经验、运用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注重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反腐倡廉教育的先导作用、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作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推动作用、纠风工作的整治作用、惩治的震慑作用、科技的支撑作用、自身建设的保障作用,形成了一大批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和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详细阅读
贺国强: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今天出席监察部特邀监察员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