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2月5日电(记者 刘大江)广东省援建汶川地震灾区的1年多时间里,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的原则,克服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科学实施、全力推进,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符合汶川实际的科学重建路子。
实现科学重建
“我们在重建中突出体现了民生优先原则。”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副组长朱耀忠说,在编制对口援建计划时,优先安排城乡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社会福利等民生工程,加强城乡道路、供水、堤防、城镇避灾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组织了200多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完成了《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村镇体系规划》及13个乡镇总体规划,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肯定。
在援建中,科学谋划推动汶川可持续发展。广东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汶川的产业配置、生态移民、功能定位,突出生态文化、新型工业等重点,建设精品县城。
广东还把项目建设与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安排资金支持农业环线游项目,在农房建设、集镇打造等方面统筹考虑旅游开发。
实现高效重建
在汶川县第一中学的重建中,江门市援建工作小组全力推动,仅用了180多天,就完成了占地16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6.89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余名师生的新校园,比专家预测的提前了320天,创造了“汶川奇迹”。 惠州市承担的三江乡恢复重建任务率先于2009年9月12日基本完成,学校、卫生院、自来水厂、农房建设等四大类23项民生项目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
朱耀忠说,高效重建的秘诀是:领导挂帅,精心管理;程序不减,时间缩短;倒排工期,昼夜施工。
实现安全重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专家考察时认为,广东援建的汶川一中无论从结构处理还是外观造型都有独到之处,具有推广价值。四川省2009年度灾后援建工程“天府杯”9项金奖工程中,广东省援建项目占了2项。
朱耀忠说,援建工作安全是前提,质量是关键。越是工期紧,越要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一要抓好生产管理,二要抓好成本控制,三要抓好监督检查。
在援建中,广东省援建工作组曾多次联合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汶川县政府,对援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联合进行突击检查,对项目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给予内部通报,并彻底整改。
实现“开放式重建”
目前,由广东省和香港红十字会共建的一批汶川县医疗机构完工,海外侨胞捐助的“侨心居”项目已落实到位,其他捐赠资金也已落实到相应的项目建设中。特别是海外侨胞捐助的“侨心居”项目,已确定资助2553户农户重建住房,1845户“侨心居”已经建成,成为汶川农房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朱耀忠说,广东一贯重视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汶川重建,促进“开放式重建”。除通过省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直接接收社会捐赠资金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外,广东省还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动员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参与汶川县的恢复重建。
广东省下发了若干规定,规范捐赠资金使用,确保捐赠资金安全、快捷、高效地用于对口援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