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罗沙、韩洁)记者5日从财政部获悉,2007年我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非税收入增收额占财政收入增收额的比重为8.4%。六类主要非税收入共计完成5781.04亿元,同比增长24.7%。
据介绍,非税收入是国家依据法律法规,向单位和个人收取的各种费用。1999年以来,国家对非税收入采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了“以票管收、银行代收、收缴分离、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即所有非税收入的取得都必须使用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票据,缴款人持执收部门开出的缴款通知到财政部门指定的代收银行缴款,执收部门不涉及资金管理,代收银行受到的缴款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进行管理,并通过部门预算安排相关支出。
非税收入的种类比较多。目前已经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第一类是专项收入,主要包括排污费收入、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国家留成油销售后上缴收入等等。第二类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第三类是罚没收入。第四类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第五类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第六类是其他收入。
财政部表示,2007年部分非税收收入项目增收较多、增幅较高的原因具体来讲,一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增加272.04亿元,增长59.9%,其中主要为铁道部国有资产变现的一次性收入197亿元带来的收入增长。二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加208.68亿元,增长142%,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加强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使该类收入大幅度增加。三是其他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其中的石油特别收益金增加129亿元,增长34.8%,原因是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征收,去年的基数小。
财政部: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并非加重税负的结果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罗沙、韩洁)财政部5日公告称,2007年我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2543.83亿元,增长32.4%。我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是受统计口径、物价因素、GDP结构与税收结构差异、税收征管以及一些特殊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并不是国家加重税负的结果。
财政部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45612.99亿元,比上年增收11487.11亿元,同比增长33.7%,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8.9%;非税收入5691.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056.72亿元,增长22.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11.1%。
从财政收入增长的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增收额占财政收入增收额的比重为91.6%,非税收入增收额占财政收入增收额的比重为8.4%。在税收收入增长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工业和商业增加值增长较快、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高以及证券交易的罕见火爆、交易量大增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相关税种增长较快。上述三税对税收总收入增收额的贡献率依次为16.8%、21%和15.9%。
财政部表示,“十五”时期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且增速一直高于GDP增速,但这是受统计口径等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并不是国家从制度上加重税负的结果。2003年以来,除了适当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提高部分矿产品资源税以及2007年6月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之外,国家没有开征新税,也没有提高主要税种的税率,而且暂停了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改革和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
财政部表示,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分析某个税种收入增长原因,主要看其税率、税基和税收征管情况,在税率水平不变和征管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速度是由税基的增长速度决定的,不能简单地直接由GDP的增长速度来推算。在我国现行的21个税种中,除了增值税税基(工业、商业增加值和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含的工业和商业增加值部分和GDP关联性较大之外,其他税种的税基和GDP没有或较少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从总体上讲,财政收入增长和GDP增长之间是有联系的,但并不是直接的量的对应关系,他们之间不能作简单直接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