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忘,2002年的那个夏天,曾有多少人怀着从未有过的好奇和兴奋,第一次感受自行车运动带给心灵的冲击。也难忘,在那以后11年中的每个夏天,环湖赛带给这片土地的激情,带给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狂热,带给人们的激情豪迈。更难忘,历经十一年的磨砺,环湖赛从大胆创办,到自信举办,再到跨省(区)联办的超越梦想的不平凡之路。不能忘,今天——它又一次超越自我挑战自我所实现的让人赞叹的创新突破。
共享“环湖赛效应”
伴随着环湖赛的成长,其独有的魅力不断得到充分体现。经过十一年的打造和磨砺,它完成了最初“让青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青海”的使命任务,开始了新的华丽转身——以更加包容的情怀,开放的姿态,真诚与兄弟省(区)共享“环湖赛效应”。共享效应始于2011年。这年,省委、省政府对环湖赛提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新要求,要求环湖赛这一我国自行车运动中“重量级”体育品牌赛事,打开与外界广阔合作的大门,让环湖赛走出去——当年,环湖赛赛段延长至甘肃。而后的2012年,环湖赛实现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联办。
环湖赛实现跨省骑行,其影响力和传播力远远超出预期。车队所到之处,当地群众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地政府也将环湖赛相关事宜提上重要工作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做到事无巨细,超前指挥。
环湖赛进入张掖时,张掖市委市政府对环湖赛非常重视,他们不单纯把环湖赛仅仅看成是一项赛事,也不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是把赛事与展现张掖美丽景色、文明程度、群众素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张掖市副市长余锋的一番话满含着张掖人的真诚和热情,他说:“张掖人不是因为环湖赛来自青海,就应付赛事;而是把环湖赛当作是整个大西北走向全国全世界的大通道、大平台,我们欢迎环湖赛,更想通过环湖赛让更多的人发现张掖的比较优势。”为此,张掖市委市政府为迎接环湖赛作了充分准备,要求接待工作与国际接轨。的确如此,环湖赛经过张掖市所属的民乐县,民乐县投资3000多万元,对甘青两省交接点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做了升级改造,对景区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做了全面整治。为保证赛事安全运行和体现张掖人文明观赛的素质,沿途县区在比赛路口、陡坡、急弯等危险路段增设醒目标志、标牌,修剪了沿线两侧过于浓密的树木。张掖市还督促各相关单位做好服务员礼仪培训、医疗、安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余锋说:“我们欢迎环湖赛每年都来,让环湖赛成为多姿多彩金张掖的好朋友好伙伴。”
民众的期待,政府的期望,都希望环湖赛走进自己的家乡,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好伙伴。正如中卫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廷礼所说:“我们中卫109万各族群众真心欢迎环湖赛到来。环湖赛不仅让天下朋友相聚在这里,更主要的是我们对赛事充满期待,希望借助它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卫、了解中卫。”中卫市副市长王君兰对环湖赛评价极高:“环湖赛几年来一直是宁夏体育界热议的典型赛事。同处西部地区,环湖赛却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为青海乃至西北带来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令人羡慕。如果说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扩增有形财富的必由之路的话,那么,招商引赛带来的则是宝贵的无形财富,环湖赛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正因为有了同样的期待,才会实现同样的梦想,通过环湖赛,甘肃省提出“让甘肃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甘肃”的对外推介目标,这不得不说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甘肃人民肯定环湖赛,看好环湖赛,给予环湖赛的期望。甘肃省副省长郝远这样说:“如果国际自行车联盟能够同意再延长赛段、延长时间的话,我们打算把这个赛事贯穿整个河西走廊,走到嘉峪关城楼,走到敦煌去。”
这样的想法不算“狂妄”,因为环湖赛有这个实力。
青海日报去年就此评价道: “环湖赛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宣传三省(区)、提高三省(区)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环湖赛,三省(区)不仅协作完成了赛事和筹备组织,而且打开了三省(区)在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领域的广阔合作和发展的空间。”
大步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
今年的环湖赛,又向“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迈进了重要的一步。省体育局局长冯建平说,今年环湖赛赛程首次突破200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基本上在2700多米,最高点到了4120米,这在世界自行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值得一提的还有,今年在路线设计上又有了创新,赛段经过银川,首次把青海、甘肃、宁夏三个省区的省会城市连到了一块,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希望看到环湖赛,希望继续在当地举办环湖赛。
而与国际化接轨还有多个方面的体现,首先本届环湖赛有了总冠名。在青海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省份,最大制约就是经费问题。现在环湖赛有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解决了经费问题,可以说从此走出了瓶颈;同时,全程食宿费用基本实现了赛段各城市全部承担,冯建平说:“环法赛赛段是每一个城市申办,由各个城市负责食宿及宣传费用,而中国大部分赛事是赛事组织者给比赛举办地交钱,这也是国内与国外赛事一个很大的区别。今年环湖赛基本实现了由地方全部承担食宿费用,接近了国际化,等于接近了专业化和市场化。”另外,参赛队交通经费实行包干制,冯建平说:“凡是国际赛事一般来说都是交通经费包干制,刚开始实行不了的原因是队伍太少,如果经费包干以后他们就不来了,现在只要赛事一出基本上就有五六十支队报名。”
不得不说,每年报名参赛的运动队变化也极能体现环湖赛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第十届环湖赛开始,组委会开始挑选参赛队。参加第十届环湖赛的22支参赛队伍是组委会从全球55支车队中挑选出的。从过去千方百计邀请车队参赛,到自主挑选车队,证明了环湖赛影响力逐年扩大。冯建平表示,由此可以看出,环湖赛办赛团队已经非常成熟。
环湖赛的快速成长带动了强劲的市场效应。冯建平表示,一个成熟的比赛,一个品牌的赛事,应该具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由《销售和市场》杂志社与中国经济商务协会、中国品牌价值研究中心共同评选出的100个“中国体育品牌商业价值百强”中,环湖赛名列第76位,品牌商业价值达到13.6亿元,是西部地区唯一上榜的体育品牌。今年,环湖赛市场化运作又有巨大突破,这种市场化运作在12年过程中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全国发行了环湖赛的体育彩票,这个彩票已经成功发行了四年;今年发行的是三周年环湖赛彩票,是唯一在国内发行的地方彩票,而且是连续发行。另外, 7月1日和7月3日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地铁、公交播放宣传片,在135列高铁放置几乎每天15秒的广告片宣传,覆盖人群达到7亿多人次,这是今年环湖赛赛事宣传方面一个很大的突破。
推动自行车回归生活
环湖赛诞生至今已有十二年,在其影响和带动下,中国广袤大地上,自行车运动、休闲方兴未艾。环湖赛的推动力是超乎预期的。
记得十几年前,西宁的大街小巷几乎已经觅不到自行车的踪影,公交车拥挤不堪,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奢侈打“的”成了一种时尚,私家车成了很多人的代步工具……但不知不觉间,人们总觉得缺少了一点“轻松出行”,并期待那种久违了的能够骑着心爱的自行车穿街而行的轻松和惬意。
环湖赛举办最初几年,赛事期间总能看到一些年轻人身着酷酷的骑行装备,和参赛选手“比美”;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生活看似回到了原点,其实是进步了不少。
再以后,来看环湖赛的,来旅游的,来“环湖”骑行的,如潮而至。
当然,环湖赛的带动效应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各种兴起的自行车俱乐部。也是在不经意间,人们突然发现很多自行车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他们提供的各类租车、卖车的服务适合于各类人群。王国章自行车运动俱乐部的店长小厚感触很深,他说这几年爱好自行车运动的人数急剧攀升,店里的业务量最能说明问题。每逢周末,前来租车的人特别多,刚开始大部分是个人租赁,现在已经开始向团体倾斜了,主要是一些单位集体组织骑行活动,最多的时候一次能租出去70多辆车。小厚说,这几年由于环湖赛的原因,很多外地的骑行爱好者都会集中在这一时段来青海,边观赛边体验,时间充裕的干脆租辆车去环湖了。因为这个原因,一些旅行社纷纷拓展业务,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商机,从而带动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小厚也是环湖赛忠实的“粉丝”,这几年环湖赛的发展和进步让他明显地感觉到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说,环湖赛现在已经成为青海各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在青海,还没有哪项活动能像环湖赛这样广受欢迎,参与程度如此广泛。环湖赛穿越城镇时,城里万人空巷;路过乡村时,全村出动,夹道欢呼,这些都说明一项成功的赛事能够提升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让人们更有凝聚力,形象感和自豪感。
西宁崔克自行车俱乐部的门口,王金国和朋友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组装新购买的自行车。俱乐部店长小王说,王金国和他的朋友都是私企老板,专门放下“四轮驱动”来买自行车。王金国告诉记者,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运动员们环绕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骑行的时候,自己都特别心动,就想什么时候也能环湖骑行一次,但总是下不了决心。今年,几个外地的朋友要来观看环湖赛,还有环湖的想法,说得自己心直痒痒,这不“痛下决心”买自行车,一定要实现一次环湖的梦想。
西宁市自行车俱乐部尚且如此火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每届环湖赛都光临的海北西海镇更是因为环湖赛催生了自行车市场上的“红利”。据业内人士介绍,环湖赛以后,环湖地区自发骑自行车的人已经达到30万人,目前西海镇已基本建成了西北甚至全国最大的自行车租赁市场,每年6月至8月,都要接待大批从外地专门来环湖骑行的团队,前景相当可观。
因为环湖赛,有人迷上了高原骑行。有人说,环湖赛对于自行车爱好者来说是一次盛会,环湖骑行就是自行车朝圣之旅。骑行“驴友”们告诉记者,今年环湖赛期间,他们也要去环湖,这对他们很有吸引力。环湖骑行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城镇、乡村骑行,在挑战意志、毅力的同时,远离城市人群的喧嚣与浮躁,在漫漫长路上体验艰辛未尝不是一种内心的静谧,只有骑行在路上的人会懂,只有骑行在高原上的人会懂。
它是传导文明的使者
“绿色、人文、和谐”,一直以来,环湖赛以此为主题,在全国推广环保低碳的理念,不仅使赛事成为精彩的体育盛典和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更使赛事成为一项倡导绿色低碳事业的公益事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相信,环湖赛再办一百年,倡导环保的初衷不会改变。
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环湖赛规模如此之大,参与人数如此之多,但在赛段沿线,却很少看到“人来垃圾来,人去垃圾留”的现象。队员也好,服务团队也好,观众也好,这几年随着环湖赛主题和理念的不断深入宣传,知道的人多了,理解的人也多了,所以乱扔乱弃垃圾的现象少了,主动捡拾垃圾的人多了。牧民嘎本是他们那一带出了名的环湖赛迷,但当地人说起他就会竖大拇指的原因是“他的眼里见不得垃圾”。每年环湖赛赛段比赛结束之后,嘎本总是会把沿途的垃圾全部捡干净。后来,有孩子跟着他一起捡;慢慢地,年轻人也跟着捡;到最后,连老人们也加入他们的队伍。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赛事理念,却使人们改变了很多。
百里花海,茫茫草原,也许会有这样一幅景象让你感动,心生敬畏。他们是几个来自四川的骑行“驴友”——他们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每个人车后的骑行包上都挂着一只大袋子,你也许根本想不到,那只袋子里装着的竟然是他们沿途捡来的垃圾。他们的领队扬子这样说:“每年都是从电视上看环湖赛,除了赛事壮观,青海的景色也壮观。我们特意从四川来到青海,就是想走一下环湖赛的路。来到青海湖边,只有一个感觉就是纯净,为了保护这个纯净,我们几个人临时决定,此行一定要一边环湖一边尽自己环保的义务。”环湖赛的主题和理念在青海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青海人民也用实际行动让“绿色、人文、和谐”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四川骑行“驴友”在环湖期间最大的感受。他们希望有一天“环湖赛”跨省骑行能走进四川,“那时候就可以在家门口看到这么高水平的赛事了。”其实环湖赛走进四川,带来的不仅仅是赛事本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和青海人民的爱。
低碳环保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今环湖赛承载着这份理念已经越走越远。它让人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运动中保持健康,引领着更多的国人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环湖赛的影响下,近几年人们的绿色环保理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不乱扔垃圾,不人为制造污染等等,更多的人已经从点点滴滴、自我做起。有人放弃开车,崇尚自行车带来的简单时尚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自行车无论什么时候都代表着绿色、环保、低碳,在全球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选择自行车就是选择了低碳生活。环湖赛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更多的人正在加入到自行车爱好者的队伍中来。他们因热爱自行车而来,又因热爱自行车而走得更远。他们的身份、家乡各不相同,共同的是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和对绿色低碳新生活方式的追求。
诞生于高原大地青海的环湖赛车轮,正滚滚回归人类文明,它的足迹走出青海,走过甘肃,走进宁夏,凝结了青、宁、甘三省区的情谊,缔结了五湖四海的深厚友谊,同时也把回归自然的文明带到甘、宁,它是传导文明的使者,相信它还会把文明传导得更远、更远……
7月7日,青海的环湖赛,中国的环湖赛,世界的环湖赛,又将踏上超越自我、追求梦想的大道,让我们期待和享受它的精彩!(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