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西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通过不断增加民生投入,扎实推进民生工程70件实事,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有效扩大了内需。
财政收入与民生支出增幅“一降一升”,彰显江西省尤为重视民生
“财政收入增幅虽然回落24.8%,但对民生的支出增长高达45.3%,‘一降一升’,彰显江西省尤为重视民生。”省委政研室有关专家在评析江西省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时这样说。
在江西省一季度财政支出分配中,与民生直接相关的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分别增长302.5%、135%、60.1%、51.2%,民生工程所需财政资金均按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保障了民生工程70件实事全面启动、有序推进。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季度,全省就业形势稳中趋好,城镇新增就业17.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2亿元。
省就业局有关人士分析,全省经济增长仍处于相对高位,为就业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企业用工需求平缓增长,用工规模持续扩大,部分企业招工难得到缓解。越来越多的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选择留在本省就业,回流速度逐步加快,说明江西省就业环境和条件正不断改善。
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稳定就业,还要让老百姓有房住、有学上、有社保、有钱花,消除后顾之忧。一旦收入增加,老百姓对经济看好,消费信心就会进一步增强,才敢消费。
今年一季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省11个设区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均已开工,累计开工8.13万套;社保扩面征缴有序推进,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190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西省还为62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下达避灾移民搬迁计划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3%和14.2%,扣除物价因素仍然跑赢GDP增速。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
今年一季度,江西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这个成绩是在去年同期指标呈现多年少有的高增速的基础上取得的,更显得来之不易。
一季度恰逢元旦、春节等假期,以旅游、娱乐、购物、餐饮为主要特征的假日经济出现强劲增长态势,吃、穿、用商品全面旺销。省商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干鲜果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0.2%,通信器材类同比增长42.5%,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35.8%,蔬菜类同比增长35%,中西药类同比增长33%,粮油、金银珠宝、化妆品、服装、日用品均同比增长20%以上。旅游消费依然红火,全省旅游接待人数4588.3万人次,旅游收入292.5亿元,分别增长16.6%和18.2%。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一季度的消费数据恰好体现了这一点。全省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769.9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城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73.0亿元,同比增长18%;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5.4亿元,同比增长12.8%。
专家分析,城市消费品市场增速快于农村,主要原因是当前农村居民收入相对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去年以来,南丰蜜橘、赣南脐橙、瑞昌山药等农产品“卖难”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发育不健全,制约了农村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一季度,江西省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从财政压力来看,收支“两难”问题将更加突出;从就业压力看,结构性矛盾和园区企业“稳工难”问题依然突出;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稳定物价任务艰巨。国家消费政策的调整、房价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加强等诸多因素也给消费品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
今年,江西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实现全省覆盖。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一项重大发展工程。今年江西省在国家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新增7.05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并确保8月底前所有项目全部开工。这既可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平抑房价,又能弥补因房地产调控对楼市的影响,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为让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省委、省政府还决定采取“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的方式,对原中央苏区县以及国家、省特困片区县予以扶持,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重大举措,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增量,把扶持政策、资金和项目利用好、运作好,将极大地推动这些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相信,只要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物价,就可以逐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形成扩内需、保增长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记者 黄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