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云岭山乡春暖花开,暖意融融。
在富宁县,元宵节这天,走进山瑶群众安置点——新华镇安新小区五单元101号的潘忠芬家,桌子上摆满了刚买来的新鲜猪肉、饮料、香烛……潘忠芬一边擦茶几一边说:“老家在洞波乡三湘洞村委会芭蕉洞村小组,全村30多户人家住的都是用杂木和茅草搭建的‘杈杈房’,与现在的两室一厅比,简直是‘天上’的‘地下’。进城住进新房子,我们又贷款买车跑运输,去年光是跑运输,净收入就有两万多元……”一桩桩,一件件,潘忠芬有说不尽的幸福事。
像潘忠芬一样走出大山,住进宽敞明亮安居房的山瑶群众已有3460人。小区里,山瑶老人和着糯米面搓汤圆,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一路欢歌进进出出。县里的同志介绍,目前,还有460间新房正抓紧建设,有望6月底建成,届时又会有一批山瑶同胞迁入新居,过上新生活。
一滴水珠,折射阳光的绚烂和温暖。一段境遇,见证省委、省政府关注农村民生,为农民办更多实事的力度。
饮水难、行路难、增收难……“农村期盼关注,农民最需要关爱,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农村,2011年要把‘财政蛋糕’更多地‘切向’农村,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全力办好农民最盼望、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实事。”年初,省委、省政府心系农村、情牵农民,将扶贫攻坚、饮水安全、沼气建设、“五小水利”等让农民得实惠的民生工程列为省政府督办的实事,加快建设的步伐。
舍得投入—— 299万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
“还有几百万农村群众饮水难,饮水不安全,解水困,必须提速”。2011年,增加投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民生水利建设,省委、省政府的目标要求很明确。面对加快建设的资金瓶颈,云南省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从省到州市再到县乡,千方百计筹措民生水利建设资金的决心不变,形式多样。
2011年全省共投入13.2亿元资金,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8424件,分散式供水工程14194件,解决了250.98万农村人口和48.2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年初计划解决200万人以上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任务。
农民说:“小水窖、小水池、小水坝,是最管用、最好用的工程。”问需于民,2011年建4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成了政府为农民办的实事。全年累计投资47亿元,建成45.62万件山区“五小水利”工程,是全省计划数40万件的114%。广袤山乡,增加蓄水容积2806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3万亩。
“天上落雨地下流,雨后晴天水又愁。如今用水多方便,党的恩情记心头。”鲁甸县小寨乡赵家海村农民编出的这段顺口溜,为散布山乡的“五小水利”工程作了自己的注脚。
解“烧愁”——小沼气燃起农民新生活
“上山背柴,烟熏火燎,在农村煮顿饭吃真不易”。农民烦心事,就是政府心头事。2011年,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第10次进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大单,释放出巨大的热能。增加投入,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农民每建一口沼气池可得到政府补助资金500至1000元,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着民心。“好事办实,实事办好”,2011年,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在“实”与“惠”上着力,沼气池建设任务被逐一分解落实到县、乡、村,并层层建立责任制,确保一户不少地完成沼气建设任务;让每一个能源建设项目发挥效益,将政府补助的每一笔资金落实到建设农户。2011年,全省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5.6万户,新建农村节柴改灶12万户。新春,用上沼气的农户拧开沼气炉开关,“咔嚓”一声,一团蓝色的火焰蹿起,不一会锅里“扑哧扑哧”冒起热气。此时,朴实的农民总是以“好了,满意啦!”回应党和政府的关爱。
兴边富民—— 让最贫困的群众优先受益
在重点民生工程实施中,启动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十二五”规划》,锁定深度贫困群体,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是2011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在见实效上下功夫,创新完善帮扶机制,开展由1家大型企业、1家科研院校、1家金融企业对口帮扶1个边境县(市)的帮扶模式,兴边富民有了新动力。
瞄准贫困对象,突出重点区域,锁定扶贫开发目标,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加快扶贫开发步伐。2011年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再创新高,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58亿元。突出帮扶重点,将6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深度贫困群体,投入2.63亿元实施独龙族整族帮扶,投入2.07亿元实施山瑶贫困群众重点帮扶,投入5227万元实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贫困群众聚居区综合扶贫开发。
实施1万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实施安居房改造2.8万户。以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为主要方式,实施了25个乡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比原计划多安排5个。采取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2011年,培训转移贫困地区劳动力20万人,扶持龙头企业137家,帮助33.5万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在260个贫困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扶持50个村委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壮大了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民生无小事,一诺重千金。2011年,面对农村民生热点难点,各级政府不回避、勇担当,重点民生工程件件有着落。喝清洁水、“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告别贫困不愁吃穿……万千农民亲历着政府承诺的厚重和兑现。(记者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