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大连市机械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草案)》获大连市机械行业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覆盖了大连市1663家企业的41万名职工,这标志着辽宁省首份市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
大连市机械行业是传统工业产业,在大连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一半。今年6月,大连市机械重工工会和大连市机械行业协会分别代表职工方和企业方开始工资集体协商准备工作,确定16个常见行业技术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协商重点。9月下旬,双方从最高、平均、最低三个档次对企业技术工人工资进行调查,涉及技术工人18753人。从调查结果看,各企业相同工种岗位工资标准相差很大,个别工种企业间相差最高达到3000元,缺乏行业工资标准的规范和指导。
经过协商并广泛征求企业和职工意见,按照80%的企业能够达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确定了大连市机械行业16个技术工种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指导线,形成了26项工资集体协商议题。工种不同,标准不同,标准最低工种的月薪比大连市最低工资标准高出36%。
辽宁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省首份市级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因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能够覆盖行业内一大批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职工流动性较大、工会力量薄弱、独立开展协商困难的企业,可以更大范围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特别是行业技术工种工时工价、劳动定额、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对防止企业间人力资本恶性竞争、技术人员无序流动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