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邀请,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纪委书记周茂平于2011年11月21日至22日率团访问了美国,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助理局长克瑞格·麦克林举行了工作会谈,并共同主持了第二届中美海洋科学论坛。
陈连增在致辞中表示,中美两国自1979年签署海洋和渔业领域科技合作议定书以来,双方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努力推进海洋领域的全面合作。特别是,今年3月中美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第十八次联合工作组会议的成功举行,在中美海洋与渔业科技合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会上达成的两项重要共识:(一)双方同意制定中美海洋科技合作五年框架计划,明确优先合作领域和重点合作项目;(二)双方同意开展大尺度、跨学科、中长期大型合作项目,提高两国海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已列入了中美第三轮战略对话的成果清单,标志着中美海洋科技合作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将指导着未来中美海洋科技合作的发展方向。
陈连增强调指出,美国是世界上研究海洋问题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在推动全球海洋观测、发展先进海洋研究和应用技术,提供海洋公益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科学计划,推动双边、多边务实合作,积极承担与自身地位和能力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中美两国在海洋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和共同兴趣,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加强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提高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承担的国际责任要求,也是落实今年1月两国政府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关于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预防和减少灾害内容的重要行动。最后,陈连增提出两点建议:(一)双方尽快就2011-2015年中美海洋科技合作框架计划内容达成原则共识,并经两国相关部门审批后,作为未来五年中美海洋科技合作的指导性文件;(二)本着“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双方尽快商定并形成中美印度洋、南大洋气候观测、再分析与预测项目(ISOCORE)的科学计划,共同投入资金、设备和研究力量,开展实质性合作,为研究海洋过程、海气相互作用、共同应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克瑞格·麦克林助理局长对陈连增的建议表示完全赞同。他表示,美方高度重视与中国国家海洋局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务实合作,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大幅消减了对海洋科研经费的预算投入,这使得美方一直积极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投入资金、船时、人力和技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分享科研成果。中美两国在开展印度洋、南大洋科学研究中兴趣相同,优势互补,美方愿意与中方一道,共同努力,尽早完成2011-2015年中美海洋科技合作框架计划,推动实施印度洋、南大洋气候观测、再分析与预测合作项目(ISOCORE)。
本届论坛共设六个议题:(一)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政策与规划;(二)2011-2015年中美海洋科技合作框架计划;(三)印度洋、南大洋气候观测、再分析与预测合作项目(ISOCORE);(四)极地科学;(五)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六)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与技术等。来自双方相关海洋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的官员、专家共30余人出席了论坛,共进行了26个学术报告,并进行了分组讨论。论坛就框架合作计划修改、共同制定ISOCORE项目科学计划、开展印度洋和南大洋综合观测、开展北极考察合作、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管理交流与技术合作等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