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海洋六号”船成功钻获“白加黑”结壳岩芯样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9月02日 13时19分   来源:海洋局网站

    当地时间8月28日凌晨5时(北京时间8月28日2时),执行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务的“海洋六号”船完成了中太平洋海山区的调查后,经过一天多的航行,抵达西太平洋海山区,继续进行富钴结壳调查和环境基线调查等科考活动。

    在第二航段的前20天,“海洋六号”船完成了中太平洋海山区的综合科学考察,累积完成多波束测深1300多公里,深海浅钻20多个站位,温盐深及生物调查、海底取样、海底摄像各1个测站,重力、磁力及浅剖测量1000多公里。目前,已开展的调查手段的各设备工作正常,特别是深海浅钻,同一台套设备已经连续完成测站22个。

    到达西太平洋海山区后,“海洋六号”船连续完成了两个测站的深海浅钻作业,成功获取了富含结壳的岩芯样品。这种岩芯一般上端为深褐色板状结壳,下端为浅色的礁灰岩,有的中间还有过渡层,浅色角砾和斑状结壳。科考队员兴奋地称这种富含结壳的岩芯样品为“白加黑”。

    据首席科学家助理邓希光介绍,在这一海山区,“海洋六号”船的工作还是以深海浅钻为主,同时还将采用深海摄像、结壳拖网、多管取样、箱式取样、温盐深测量和浮游生物拖网等调查手段,了解海山的富钴结壳的分布状况,为初步评价海山的资源积累资料;同时,还将现场采用X荧光仪测定结壳的化学成分和品位,初步了解目标海山的结壳资源;开展现场生物和水体的分析测试和预处理,满足环境基线调查的需求。

    此外,通过箱式取样,科考队员还在中太平洋5000米水深下取到海底软泥,这些海底软泥中富含硅、铝、铁、镁等矿物质。科考队员将海底软泥装入取样管后,在船上作简单分析,回航后再对样品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以确定其沉积年代等。

    据悉,中国大洋第23航次科考活动已开展了60余天,时间过半,科考任务完成过半,“海洋六号”船共安全航行了1.8万公里。(钟地调)

 
 
 相关链接
· 海洋局发布海洋调查船队标志(LOGO)征集公告
· 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向“中国海监50”船船长授旗
· 海洋局2009年将推动建造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