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海洋局2009年将推动建造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9年02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 孙闻)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16日表示,2009年国家海洋局将推动建造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孙志辉当天在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说,2009年国家海洋局要加快研究制定极地和大洋事业发展规划,开拓海洋观察新领域。最大限度地争取与维护国家在极地领域的权益。组织做好极地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力争建立国家极地考察研究专项;推动建立深海产业,建立大洋工作的多种协调机制,推动建造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和“大洋二号”船立项工作。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目前我国执行极地科学考察任务的唯一破冰船是“雪龙”号。该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我国购进后,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总长167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吃水9米,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18节,续航力2万海里。“雪龙”号属B1级破冰船,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1米(含0.2米雪)厚的冰层前行。

    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雪龙”号已先后12次赴南极、3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目前“雪龙”号正在执行我国第25次南极科考任务。

    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 孙闻)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16日在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介绍,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2.9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

    孙志辉介绍,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735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2311亿元。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47∶48。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218万人,新增67万个就业岗位。

    孙志辉说,2008年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稳步发展。其中,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1070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582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6%。

    孙志辉说,尽管受到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势头有所放缓,但是海洋经济作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态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全国海洋经济依旧保持了稳定向上的良好局面。

    2008年全国共开展海洋环保执法20245次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记者孙闻)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16日介绍,2008年国家海洋局拓展海洋环境保护执法领域,共开展各类海洋倾废、海洋工程环保和生态保护专项执法20245次,发现违法行为722起,作出行政处罚543件。

    孙志辉当天在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说,2008年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国家海洋局以《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等规章的制定发布为契机,严格执行海洋工程环评报告书核准和海岸工程审核制度,切实贯彻落实污染减排措施,促进工程项目的环境优化。加强了海洋倾废管理工作,初步建立起海洋环保工作服从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新机制,取得了一举多赢的效果。全力做好奥运会通讯保障工作,奥运期间派出海监船舶44艘次,累计航程近10万海里,对40余条海底光缆进行了专项执法维护。

    孙志辉说,2008年海洋环保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倒区的监管,国家海洋局和山东、青岛、江苏、上海、福建、广西等地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成功处置了黄海浒苔灾害和广西涠洲岛油污事件。继续推进海洋环保工作领域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并实施《渤海环境立体监测与动态评价专项》,积极拓展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等监测工作,全面完成全国海洋9大类22分项监测工作。全面深化海洋生态监控区工作,实施分区分类的海洋生态调控措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还新建了一批国家和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6个省份出台了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法规或规章。

孙志辉介绍,在海洋行政执法方面,继续完善海洋行政执法制度,编制完成了海监发展战略规划,规范了执法工作机制,确立了海洋行政执法工作的新格局。继续加强对涉外海洋科研活动的管理,强化七部委联合会审制度,受理审批了9项涉外海洋科研项目。加大海域使用执法力度,共对26451个填海和养殖用海项目实施了54637次检查,发现违法行为2048起,作出行政处罚1240件。

访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人类极地科考史上的丰碑

    “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树立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又一丰碑,是人类科学考察史上的一大壮举,必将载入史册。从此,南极冰穹A地区被注入了强烈的中国符号、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昆仑站的建成如此骄傲地说。

    25年来,中国已先后在南极建成了3个科学考察站。这当中,昆仑站的成功建立实现了中国南极考察研究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历史性跨越的宏伟目标。陈连增说,通过持续25年的极地考察,中国参与国际极地事务的能力大大提高,在极地事务方面争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极地考察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以“爱国、求实、创新、拼搏”为核心内涵的南极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成为中国极地事业发展强大的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详细

    考察队员在利用全站仪进行标志物测量(1月31日摄)。近一个多月来,我国南极考察队多次对已布设的达尔克冰川运动监测标志物进行测量。观测结果表明达尔克冰川在过去一年间运动速度约150米,即每年达尔克冰川约以150米的速度流入大海,流入大海的冰随即崩解形成冰山。开展南极冰川动力学监测,对于研究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冰盖动态与海平面变化关系、南极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记者 刘奕湛 摄

第25次南极科考:雪龙号离开中山站进行大洋考察

    “雪龙”号科考船12日离开中山站前往南极普里兹湾测区进行科学考察,计划考察时间为15天。

    据介绍,普里兹湾测区包括普里兹湾经向断面和埃默里冰架前缘断面两部分。普里兹湾是南极深层水的重要形成地,埃默里冰架是南极的第三大冰架,研究它们对了解南极冰架、海洋、海冰、大气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2月2日拍摄的建成后的中国南极昆仑站。中山站时间2日9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队长李院生被任命为首任站长。新华社发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开站

    中山站时间2日9时25分(北京时间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队长李院生被任命为首任站长。 >>详细

 
 
 相关链接
· 李克强:探索极地和海洋奥秘 服务祖国现代化建设
· 访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人类极地科考史上的丰碑
· "雪龙"号"单兵作战"成为我国极地考察最薄弱环节
· 经过三年建设我国初步建成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 中国南极中山站极地考察卫星网络通讯系统建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