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推进科技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基础和保障能力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给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十周年大会的贺信中提出:“要进一步整合科技文献资源,完善开放共享制度,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科技条件资源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适应科技发展规律和创新活动要求,进一步优化科技条件资源布局,加强开放共享制度建设,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使科技基础能力产生倍增效应。
(一)进一步优化科技条件资源建设的布局
一是要优化科技条件资源布局,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条件体系。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实验台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等研究实验基地建设以及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加强创新方法、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研试剂、实验动物等方面的科研基础条件资源的建设。二是要加快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网络建设。推进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建设,持续开展科学仪器设备信息动态更新。加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各省市文献信息中心的对接,提升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加强军民科研条件的共建共享工作,推动一批军用技术向民口转移。三是健全科技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的工作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协调;通过规划制定、制度建设和经费引导,强化中央对地方科研条件工作的指导与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等工作,大力推进地方科研条件与国家科研条件的有机衔接。
(二)进一步增强科技条件资源的开发应用能力
一是推进科技条件资源的自主创新工作。紧密围绕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大力推进科技条件资源自主创新,切实增强科技条件的技术开发和装备自给能力,谋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二是提高科技条件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要综合利用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网络科技环境等科技条件资源,加强深度分析和加工能力,增强面向需求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挖掘我国已有科技条件资源的作用和潜能。三是加强科技条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结合科技条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加强研究和布局,建立起适应科技条件事业发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完善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结合。在创新型企业建设、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做好科技文献、科学仪器设备、科研用试剂和实验动物等方面的开放共享工作,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二是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转变传统的以政府支持为主的运作模式,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专业化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展科研条件的服务工作,挖掘现有资源的潜能,促进科研条件在更大范围内为中小企业和基层一线服务。三是健全开放共享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目标和过程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领域不同资源特点和管理格局,分门别类制定运行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及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平台运行服务补贴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金联合投入、共建共享。按照“谁先共享,谁先受益”的原则,多种形式开展运行服务,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的良好环境
一是认真落实《科技进步法》,强化国家投资形成的科技条件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认真分析科技条件资源在建设和开放共享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二是制定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标准,建立科技资源采集、发布、加工、保存和应用服务的标准体系,制订统一的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和安全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在科技界积极营造开放共享、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科技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参与。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努力开创科技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切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