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费品工业
在国内消费支撑和出口回升的形势下,消费品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09年,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4%的消费品工业增速达到10.8%,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今年1-2月达到15.9%。2010年,消费品工业能否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取决于出口能否实现回升向好。在全球经济回暖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出口形势要好于去年,生产增速有望达到11%左右。

提高出口退税率,减缓了轻纺等产品出口大幅下滑趋势。 2009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4.1%,其中轻工、纺织行业分别下降5.4%和3%。消费品出口经历了从2008年11月份到去年9月份连续11个月的萎缩,其中上半年各月出口交货值基本回落到2007年同期水平。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外贸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进入下半年脱离2007年运行轨道放量回升,到10月份以后回升态势趋于稳定,11月、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5.9%和12.1%。今年1-2月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6.5%,预计全年消费品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幅在10%以上。

纺织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产量2394万吨,布产量740亿米,化学纤维273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7%、4.2%和13%。今年1-2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纱、布、化纤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6.6%、51.2%和17.1%,增幅同比分别提高20.7个、56.2个和13.2个百分点。
国际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为39.3%,销售情况要明显好于越南、印度等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为78.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以后,国际订单明显增多,企业出口快速恢复。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09年,我国自主生产的纺机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差别化率提高到4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淘汰化纤行业落后产能137万吨,淘汰无锡、苏州、常州等环太湖地区半数以上落后印染设备。
控制产能和淘汰落后任务艰巨。我国纤维加工量已接近全球加工总量的50%,近几年来产能扩张迅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中高水平同质化发展的倾向明显,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竞争对手快速成长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同时,落后产能还占相当比重,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妨碍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
轻工行业
2009年,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今年1-2月,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明显。2009年,家用电冰箱、洗衣机产量分别达到5931万台和4936万台,比上年分别增长24.7%和13%;房间空调器产量8078万台,虽然下降1.9%,但8月份以后增速连续保持27%以上。今年1-2月,重点监测的12种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同比均保持了一定增幅,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8%、27.7%和47.5%。
出口降幅逐月缩小,在美欧日等主要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据海关统计, 2009年,我国轻工产品出口比上年下降10.2%,降幅明显小于全国外贸出口整体降幅,比1-2月和前8个月分别收窄4.9个和3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家具、家电邓重点出口行业下降幅度均比年初和上半年有较大幅度减缓。
产业转移加快,但面临不少问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轻工业产值占全国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70%以上,受能源、资源、环境和用工等因素的制约,东部地区部分轻工行业发展难度越来越大,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相对优势。家电、皮革、陶瓷和发酵等传统产业已开始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都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产业转移层次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不衔接、产业配套性差,如何把有序引导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科学规划。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任务艰巨。轻工业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的50%,废水排放量占28%,污染排放量较大的食品、造纸和皮革等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2009年,共淘汰落后的造纸产能50万吨、酒精产能36万吨、味精3.5万吨,仍有200万吨造纸产能达不到产业政策要求,需要在2011年底前淘汰,淘汰年加工能力在3万标张以下制革生产线难度也很大。
(四)电子工业
由于外贸依存度高,电子制造业在工业各大门类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明显。2009年,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8%的电子工业增速为5.3%,低于全部工业5.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5.5%,降幅小于全部工业4.6个百分点。今年1-2月,电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出口交货值增长27.8%,生产和出口已开始稳步回升。可望今年出口形势会继续有所好转,全年电子制造业生产增速可达10%左右。

努力克服外需大幅萎缩不利影响,重点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有所增加。2009年,我国手机产量6.19亿部,彩电产量9899万台,微型计算机产量1.82亿台,比上年分别增长10.7%、9.6%和33.3%,分别占全球出货量的50%、48%和60%(比上年分别约提高8个、4个和14个百分点)。今年1-2月,手机、彩电、微型计算机产量分别达到1.08亿部、1801万台和319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9.7%、68.6%和41.3%。

内资企业发展加快。2009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7.6%,占行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4%提高到26.7%;投资同比增长49.5%,占行业比重由上年的49.5%提高到63.5%。
行业整合取得突破。CEC入主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企业台湾冠捷科技,成为第一大股东;深圳比亚迪收购宁波中纬积体,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国内大的IC封装企业江苏长电科技间接收购新加坡APS公司,掌握了叠层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由于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基础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彩电、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下游整机产品的需求增长难以带动这些上游产业同步回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核心技术缺失和配套能力不强等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