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上海依托社团等新型工作机制为少数民族居民解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8年03月31日   来源:解放日报

    常住少数民族人士最关注清真食品供应,来沪少数民族人士最关注营业执照办理……近日,浦东新区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调查完成“有关沪籍和来沪少数民族群体需要和诉求”的调查报告,为有关部门更好开展民族服务工作提供了依据。近年来,本市依托社团、社区、社工新型民族工作机制,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工作服务,取得成效。

    目前,本市常住人口中有53个少数民族成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达16万人。市民族宗教委去年在浦东、卢湾等区的少数民族工作领域进行了专业社工项目服务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沪籍少数民族居民、来沪少数民族人士提供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去年8月,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新增了10名经过培训的少数民族社工,在浦东陆家嘴、潍坊、洋泾、塘桥、花木等5个街道持证上岗。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地少数民族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0名社工开展相关普查。结果显示:副食品补贴、优质清真食品、价格、增设供应网点,最受沪籍少数民族居民关心,而来沪少数民族人士最关注的是营业执照办理、医疗保障、权益保障、纠纷处理渠道以及求助渠道等。

    在上海的少数民族人士,回族、维吾尔族等食用清真食品的占了大多数。为了保证群众吃上放心的牛羊肉,本市先后兴建了清真牛羊肉市场、小吃城、超市等服务设施,保证清真食品的市场供应。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清真食品供应网点1598家,中心城区每个街道都有供应点,在商业、旅游中心和交通枢纽都有清真饮食网点。同时,清真食品网点的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经营档次和接待能力明显提升。

    社区民族工作是推进上海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市民宗委大力推进下,社区民族工作已扩展至全市19个区县200多个街道(镇),形式也从最初的帮困救助发展为社区与少数民族的双向服务。一方面鼓励社区利用资源优势,通过与学校互助、与企业联手、与部队共建的方式,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再就业、动迁安置、为来沪少数民族提供经商、务工等服务;另一方面引导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据统计,近5年来,本市共投入近400万元对1万多人次进行了帮困。针对来沪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家庭困难等情况,本市有关方面为其办理证照、子女入托入学等提供方便,为他们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从2006年起,本市在12个少数民族人数较多、基础工作较好的街道,利用社区政务平台、现场服务平台、电话咨询平台,设立民族服务窗口、24小时的少数民族服务和维权热线以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联络站,切切实实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

    为了让民族服务工作不留“死角”,本市还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民族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民族社团作为党和政府的桥梁作用。目前,市少数民族联合会拥有50个团体会员单位,以及260多个联络组和3000余名联络员,形成了一个涵盖市、区县、局、集团(公司)、大专院校、科技系统及街道、乡镇直至居委会的民族工作网络,在中心城区下属的所有街道、镇做到了民族工作服务全覆盖。(见习记者 白彦平) 

 
 
 相关链接
· 马飚等深入高寒山区看望慰问受灾的少数民族群众
· 新疆多项措施加快少数民族“民汉兼通”人才培养
· 我国将加强少数民族科普资源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民委电贺内蒙古建立少数民族首家语言数据库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