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2.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
形 式
|
案 例
|
暗杀
|
1995年11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在集会上被犹太极端分子刺杀身亡。 |
劫持人质
|
2002年10月莫斯科重大劫持人质案。爆炸伦敦“77”地铁爆炸案。 |
劫持交通工具
|
美国“911”事件。 |
武装袭击
|
1997年9月开罗市中心博物馆武装袭击案。 |
生化武器
|
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美国炭疽邮件事件。
|
|
|
3.紧急防护措施
(1)前期预防
·准备家庭应急物品包:包括2~3日食物、水、电池、手电、药品等。
·准备家庭联系方案:确保发生意外事件可以及时联系到家庭成员。
·牢记当地政府的紧急联络电话。
·熟悉公共场所的紧急出口。
·提高警惕,注意周围环境,留意不寻常活动。不接受陌生人包裹,不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保管。
(2)紧急应对
如果您遭遇到
爆炸——
·卧倒:迅速背朝爆炸冲击波传来方向卧倒,脸部朝下,头放低,在有水沟地方最好侧卧在水沟里边。如在室内遭遇爆炸可就近躲避在结实的桌椅下。
·张口:避免爆炸所产生强大冲击波击穿耳膜,引起永久性耳聋。
·防烟防毒:爆炸瞬间屏住呼吸,逃生时以低姿势为好。不乱跑乱窜,大呼大叫。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
·电话呼救:立即拨打120、110、119等急救。
·伤员救助:检查伤员受伤情况,迅速清除伤者气管内的尘土、沙石,防止窒息。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就地取材,对伤者进行止血、包扎和固定,搬运伤员时注意保持脊柱损伤病人的水平位置,防止因移位而发生截瘫。
毒气——
·紧急防护:尽快用衣服、帽子、口罩等,保护自己的眼、鼻、口腔,防止毒气摄入。
·快速撤离:遭遇毒气时,在场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不要慌乱,不要拥挤,不要大喊大叫,镇静、沉着,有秩序地撤离。
·注意方向:不可顺着毒气流动的风向走,逆向逃离。
·及时就医:逃离后,要脱去被污染衣服,及时消毒,立即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进行排毒治疗。
人质劫持——
·保持镇定。
·保存体力。
·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行为失控。观察时机,发现恐怖分子的漏洞后,随机应变。
·设法传递信息。例如,人质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写字条等方式,将所处地点、恐怖分子的数目、企图、特点等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出来。
·警务人员对恐怖分子发起攻击时,人质应立即趴倒在地,双手保护头部,随后迅速按警务人员的指令撤离。撤离时要避免惊慌混乱,首先搀扶老人和孩子。
不明包裹——

不明包裹特征
·无邮票、无邮戳。
·无寄信人地址。
·收件人称呼、地址有误。
·邮件上有过多胶布。
·邮戳地区与寄件人地址不符合。
·邮件上字迹怪异,或是剪贴的印字。
要提高警惕,做到:
·不打开、不摇晃、不碰撞、不嗅闻。
·将不明邮件放入塑料袋收好。
·及时洗手。
·拨打警察的非紧急电话报警。
爆炸威胁——

如果接受到关于爆炸的恐吓信息,如恐吓电话,要做到:
·努力从恐吓方得到更多的信息,用纸笔记录对方所说的话。
·注意电话的背景声音,如特殊的音乐、机器声响、对方的声音特质等。
·如果是在工作地点,要及时向同事预警。
·接到爆炸威胁后,千万不要触碰特殊的包裹。把特殊包裹附近的东西清理干净,尽快通知警察。
·如果是在室内,要远离玻璃等易碎物品。
·如果发现炸弹,不要试图移动,要立刻报警,请专业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