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2日电(记者刘雅鸣 张兴军)近来,许昌“万帮炒货”老板李绍立格外忙碌:一边要参加许昌市组织的企业老板培训班,一边要筹备开办自己的第八家连锁门店。正是在政府的帮助下,这位下岗职工成功走上了创业之路。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企业数2001户、个体工商户9828户;累计新增就业人员63788人。
去年底,许昌市出台《关于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他们全面清理现行政策性文件,完善鼓励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创业人员,在注册登记、证照办理、税收减免、职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年1至10月份,为全民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76万元,再就业培训人数13961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2674人。
姚树欣原是许昌市鄢陵县姚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后来在政府引导下,从事花木经纪业务,如今已成为年收入不菲的知名花木经纪人。近年来,许昌市依托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近60万像姚树欣这样的农民从农业生产领域逐步向加工营销和二三产业转移,从单纯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已形成花木、发制品、蜂产品、腐竹等特色产业创业就业群体。
2008年是许昌市的“环境创优年”。为实现“营造最佳创业环境”的目标,许昌市立下了三根“标杆”:办事效率要在河南省最高、在全国一流;办事成本要在河南省最低、在全国一流;综合服务要在河南省最优、在全国一流。该市专门成立了“创业富民、就业惠民”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健全市、县、乡、社区四级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服务功能,使城乡各类创业主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政策咨询、创业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优惠、社会保险等综合、有效服务。
他们通过全面推行机关标准化管理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大大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以服务推动全民创业。目前,市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已由改革前的2035项精简到225项,其中173项行政许可项目实现了网上审批办理,审批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