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06年江南平台入口 部门重点工作回顾>> 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江南平台入口 办公厅

    2006年,农业部门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试点工作,确定了北京大兴区、黑龙江大庆市、河北承德市、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江西新余市、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安徽繁昌县、湖北武汉市、重庆渝北区、四川金堂县、云南红塔区等12个县(市、区)为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把农村劳动力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以农村劳动力输出地为重点,完善劳务输出机制,建立劳务开发体系,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了贯彻落实国发5号文件精神的具体实施意见。黑龙江、重庆、云南等试点地区的农业部门成立了从省到乡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工作目标,以农村劳动力输出地为工作重点,形成了责任明确、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运作灵活的工作推进体系。

    二是建立农村劳务输出基地。重庆市把农村劳务经济作为第一大资源型产业予以扶持,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系统,全面摸清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重点在劳动力资源大县、三峡库区等县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制定了培训补助、输出奖励、费用减免、权益保障和回乡创业等扶持政策,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劳务输出。黑龙江省建立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库,为830万农村劳动力建立了档案,准确地掌握了农村劳动力的总量、结构、培训、输出和土地流转等基本情况;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市,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集中组织劳务输出;建立黑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网络,将各市县劳务输出基地联接起来。

    三是开展农村劳务供需对接。昆山市积极构建市镇村三级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和全市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市81个社区,198个行政村各配备一名劳动就业保障协管员,构建起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工作网络,形成了城乡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促进就业的良好局面。黑龙江省加强与劳务中介组织、用工单位的沟通合作,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后多次召开黑龙江和北京、黑龙江和天津农村劳务对接会,与京津地区建立了全方位的劳务合作关系。重庆市充分发挥406个定点培训单位、344家职介机构、88个市外劳务“窗口”和市政府6个驻外劳务输出协作处的作用,加强与输入地和用人单位的劳务合作,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是打造农村特色劳务品牌。重庆市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培训,扶持了“重庆师傅、重庆月嫂、石龙技工、三峡缝纫”等一大批劳务品牌,受到了劳务市场的广泛欢迎。黑龙江省则重点打造了“龙哥龙妹”劳务品牌,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登记注册。“龙哥龙妹”劳务品牌中的兰西纺织工、绥棱缝纫工、安达电焊工、依安亮心大姐、大庆酒店服务员等在国内外劳务市场上十分抢手。

    五是搞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金堂县在农民工集中输出地如广东东莞、福建晋江等地设立工会工作站、残联工作站、青少年维权工作站等县外、县内乡镇维权机构49个,配备专兼职维权人员138人,健全和完善了金堂县法律援助机构网络。黑龙江省在北京、天津、上海、大连、广州、深圳、厦门和海口等8个省政府驻外办事处以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成立农民工服务站,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传递、劳务对接、权益保护等服务。(农业部提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