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陆续出台了钢铁、煤炭、水泥等11个行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颁布了钢铁、汽车、铝、水泥等行业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对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等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并进一步扩大了差别电价的实施范围,提高了加价标准。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停止了部分产品的加工贸易,取消或降低了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提出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方案,依法对电力、钢铁、电解铝、电石、焦化、铁合金等行业的违规项目开展了督查和清理。
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产能过剩行业和潜在过剩行业投资势头得到抑制。全年水泥、炼焦和铁合金行业投资分别下降2.4%、13.2%和22.6%;钢铁、铝冶炼行业投资低速增长,增幅分别为1.3%和9.6%;煤炭、汽车、纺织、电力增速趋缓,增幅分别回落28.1个、22.2个、16.3个和23个百分点。二是依法淘汰了部分落后生产能力。钢铁行业关闭了一批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电解铝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20万吨;水泥行业湿法窑工艺大部分已停产或拆除;关闭小煤窑5900多处,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1亿吨。三是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有所改善。钢铁行业板带比达到41.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电解铝行业已全部使用预焙槽技术;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50%,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汽车行业自主品牌产销量已占全部乘用车的41%。主要行业单位能耗下降,每千瓦时发电煤耗下降4克,吨钢综合能耗下降7.1%。四是企业兼并重组继续推进。宝钢与新疆八一钢铁公司实现战略重组,唐钢、宣钢、承钢合并为河北唐钢集团公司,中铝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相继控股了抚顺铝厂等一批铝行业的骨干企业。(发展改革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