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在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北京市密云县和延庆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极大地丰富了“绿色奥运”的内涵,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这是国家对北京市生态建设成果的肯定,是北京市打造宜居城市的阶段性成果,是北京市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取得的初步成就。
国家生态县是目前生态创建系列中的最高荣誉。从1999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开始开展“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创建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只有11个市(区、县)获得生态市(区、县)命名。密云县和延庆县成为我国首批北方地区获得生态县命名的区县,不仅为北京市生态创建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同时也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密云县和延庆县走生态路、吃环境饭,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两县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以上,在有力地保护“首都生命之水”,有效发挥首都绿色屏障作用的同时,其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和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对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乃至全市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密云县和延庆县坚持生态立县、生态优先的原则,举全县之力,开展生态县建设,按照首都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在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经济中探索出了符合县情的特色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两县民众从中获益,对生态县建设支持率和满意率均达到了99%。
一直以来,密云县坚持生态优先,举保水旗、走生态路,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国家生态县,全面打造“生态密云、休闲之都”的区域品牌形象。从2005年起,密云县政府累计30多亿元用于生态县建设,实施了涵盖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包含十大工程186项指标的《创建国家生态县折子工程》,制定了《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奖励扶持办法》等激励政策。在创建过程中,密云县将生态创建工作与创造就业机会相结合,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相结合,与建设京郊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结合,每年至少拿出县财政收入的10%专门用于农村环境建设,使之成为“民心工程”、“奥运工程”、“人文工程”、“党建工程”;坚持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将生态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实施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脏乱和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三治五化”工程。经过生态县建设,密云县18个乡镇中有17个镇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达到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空气质量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7.85%,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6.46平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多年来,延庆县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延庆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999年,延庆县被首批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5年,延庆县从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了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战略,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建设国家生态县的目标,编制完成了《延庆生态县建设规划》。围绕创建指标,延庆县政府每年制定实施生态县建设任务折子工程,整合全县资源,集中全县人力、物力、财力,扎实开展生态县创建各项工作,在全县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近15亿元,实施了生态质量调控体系、生态产业建设体系、环境污染防治体系等10大体系80多项工程建设,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妫河生态走廊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ISO14000运行国家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经过生态县建设,延庆县林木覆盖率达到70%,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27%,湿地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3.5%,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达到76%,15个乡镇中有12个乡镇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生态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生态县(市、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整体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我们相信在密云县和延庆县获得生态县命名之后,将带动北京市其他行政区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创建工作,逐步改善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使北京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