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27日电(记者沈锡权)降低“门槛”、提高“待遇”、加大扶持、推进合作。浙江省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各地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了速度加快、规模实力走强、外向拓展强劲的良好态势。
杭州市按照“平等待遇”“非禁即入”的原则,制定了“放宽登记前置审批限制、放宽对注册资本的限制、放宽经营范围核准限制、放宽投资者出资方式、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条件”5条实质性措施,要求各有关部门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切实解决“办事难”问题。
温州市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战略重点,把“质量立市”提升到“品牌立市”的新高度,致力于实现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到“品牌经济”的跨越。
省有关部门积极推出新举措,支持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去年,浙江省新增驰名商标55件(其中司法认定40件),总量达125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在全省深入实施提升民营企业家及从业人员素质的“5511”培训工程,组织了民企总裁研修、高层经理特训、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等活动。
扶持政策带来了良好效果。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共有私营企业43.12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11.79%,注册资金7827.08亿元;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372.9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0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70%多,绝大多数市县占到了80%至90%。
浙江民营经济规模实力迅速增强。在最新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有202家。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0强中,浙江省占19席。在面临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压力下,今年上半年浙江个私经济出口交货值合计90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