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宏观经济
 
今年国家投入土地整理资金扩大 将不少于200亿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7年06月2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6月20日电(记者王立彬)随着国家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提高一倍,我国用于土地整理的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今年将不少于200亿元。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20日在此间的第十五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究班上说,《土地管理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等资金主渠道,保证了对土地整理长期稳定投入。从今年起,按照加强土地调控的要求,国家又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提高了一倍,进一步扩大了资金规模。近年来,投入土地整理的资金量稳步加大。2001年至2006年,国家累计投入中央分成的30%部分新增费总额近300亿元,仅2006年就征收167亿元,近期将安排使用。按照新的征收标准,今年预计不少于200亿元。

    王世元说,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新增费投资土地整理的资金全部是无偿的,亩均投入标准高,也不要求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鼓励土地整理的法律要求。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15%以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又扩大了土地整理资金渠道。从今年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参照各地国土资源部门核实的截至上一年底基本农田面积和国家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任务分配给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并向中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倾斜,专项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并落实到项目。除江南平台入口 批准外,国家原则上不再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方式,分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据介绍,土地整理在中世纪的欧洲即已出现。1953年,前联邦德国就出台第一部《土地整理法》。我国现行法律意义上的土地整理,是针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于20世纪末开始的。根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以田为核心,水、路、林、村相配套的土地整理已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形成了政策比较明确、制度比较健全、投入长期稳定的良好局面。

全国到2020年将完成农地整理不少于6.5亿亩

    新华社成都6月20日电(记者王立彬)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总量18亿亩的目标,我国将力争到2020年完成农用地整理不少于6.5亿亩,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2500万亩。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20日在此间的第十五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究班上说,国家将坚持以建设促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土地整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东部地区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要任务。中部粮食主产区以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加大对平坝和缓坡耕地的整理力度,加大对“坡改梯”、淤坝地以及对出现沙化趋势耕地的建设和整治力度,力争实现一人一亩口粮田的目标。

    王世元说,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为2亿多亩,其中1亿多亩宜耕后备资源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限制因素多,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也是要靠土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不低于8300万亩。其中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整治道路沟渠,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充分利用零星土地,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不低于4300万亩。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逐步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等整理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不低于4000万亩。

    土地整理对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99年至2006年,全国共补充耕地面积3525万亩,其中1270多万亩是通过土地整理补充的,同期补充的耕地大于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十五”期间,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400多万亩,新增耕地500多万亩,超过同期全国灾毁耕地的面积。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农田普遍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10%至20%,生产成本降低5%至15%。即使按10%计算,全国每年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粮食产能,相当于增加400万亩耕地的产出。仅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范围就惠及1200多万农民,新增耕地可以解决390多万人的长远生计。

 
 
 相关链接
· 韩长赋:实施西部土地整理工程 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