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产业经济
 
国防科工委发布一季度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6年05月19日   来源:国防科工委

  2006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实现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新接、手持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造船完工量有所下降

  全国新承接新船订单7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手持船舶订单44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受造船周期规律性影响,全国造船完工量2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7%。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4%、27.4%和19%。

2006年一季度三大造船指标

单位:万载重吨

            中国(A) 世界(B) 中国份额(A/B)

  完工量        241       1510      15.4%

  新接订单量    743       2830      27.4%

  手持订单量    4465      24380      19%

  注:中国三大指标按中国统计,世界三大指标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在计算中国份额中对世界数据作了相应调整。

  (二)生产持续高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加

  全国规模以上826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工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船舶制造企业55亿元,同比增长11%;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15亿元,同比增长48%;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15亿元,同比增长31%。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船舶制造企业147亿元,同比增长32%;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43亿元,同比增长33%;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40亿元,同比增长23%。船舶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5亿元。

  (三)船舶出口增长强劲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54%。出口船舶完工量2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8%。据海关统计,船舶产品(含浮动结构体)出口金额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69%。船舶产品出口到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26个。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新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大幅增长

  2006年一季度,全国新承接船舶订单7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占世界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6%上升到27.4%。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国际船级社协会油船、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于4月1日生效,许多船东赶在之前积极订船;二是一些建设中的骨干造船基地开始承接新船订单,使我国接单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船舶工业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再加上低价船减少、高价船增多,使全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7,同比提高21点。在工业经济效益7项指标中,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3195元/人年,拉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个点。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贡献率三个指标分别拉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4个点、2.89个点和1.82个点。

  全行业实现利润增幅较大。船舶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73亿元,同比增长127%。船舶制造行业增幅凸显,同比增长达到279%,对全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39%。

  三、预测及建议

  据专家预测,在一季度国际造船市场出现异常兴旺之后,二季度造船市场将趋于正常,新船成交量明显回落,但LNG船和中小型集装箱船订造将较活跃。石油、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上涨,贷款利率上调都将给船舶工业企业赢利增加不利因素。

  建议船舶工业企业要抓住手持批量主流船舶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注:1、报告中国内数据为国家船舶工业统计季报数据。

  2、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3、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的统计范围是100总吨及以上的钢质机动船舶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

 
 
 相关链接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十五”期间取得十大成就
· 我国船舶建造出现批量化等特点国际竞争力增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