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人大代表申纪兰、郭凤莲、穆祥友谈新农村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06年03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郭凤莲在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时的资料照片(2005年3月摄)。 新华社发

班子、路子、胆子--郭凤莲代表谈新大寨“发展经”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记者熊争艳、李亚杰、高风)“大寨虽然还是那个总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山村,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大寨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好班子,找对了路子,放开胆子干出来的。而谈到新农村建设这个热门话题,在大寨生活了近半辈子的郭凤莲说,建设新农村不是仅仅把农村环境搞得新一点,不是仅仅盖起新房子,而是要让全体村民真正富起来,过上好日子。

  郭凤莲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带动一方乡亲们富起来,是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天职。班子是农村发展的核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富裕放在第一位,有了好班子就能发动起一方人。她自豪地说,大寨的变化,是赶上了好机遇,是靠全村人的奋斗,但关键还是带头人。正因为大寨村有个好班子,如今大寨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多数农民盖起了新房,户均面积超过了100平方米,有50户住上了功能齐全的二层楼房,农民家中电器要啥有啥。村里先后建起了新小学、农民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安装了闭路电视,村里的街道整整齐齐,绿化率超过43%。

  “第二是要选好一条路子。”郭凤莲说,大寨过去是纯农业村,500口人,800亩地,地越种越瘦,人越干越穷。从1992年以来的10多年里,大寨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引项目、引人才、引资金、搞改革,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先后兴办了水泥厂、制衣公司、酒业公司、贸易公司等企业,连续10多年名列全县纳税第一村,去年实现总产值近1.2亿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500元。大寨近年办起了旅游业,每年30万的各地游客能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入。

  “第三要放大胆子干。” 郭凤莲说,过去办企业从不懂开始,东方不亮西方亮,有成功也有失败,使大寨核桃露、大寨牌服装、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酒等30多种产品纷纷走出娘子关,行销全国市场。如今在大寨,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全免费,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40元到80元养老金,村民烧炭集体给,村民看病集体报,凡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村里每年发500元到1000元的奖学金。吃水有了自来水,不用吊了;看病有了医疗保健站,不用跑了;运输有了汽车拖拉机,不用挑了。 说起自己,“现在‘铁姑娘’成了‘铁奶奶’,见得多了,反而前怕狼、后怕虎,看来以后还要有‘豁出去’的劲。”刚过60岁的郭凤莲笑着说。(完)

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2006年“两会”专题

    1 2 3  
 
 
 相关链接
· 人大代表直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六大误区
· “两会”百姓话题:让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再遥远
· 两会代表、委员解析“城里人”眼中的新农村建设
· “两会”百姓话题:农民工眼中的新农村建设
· 福建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带来民声为新农村建言献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