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冯忠华、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中心主任唐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相伟作客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座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相伟:2013年,就我个人来看,它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年份。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城镇化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更重要的是一些标志性事件。去年城镇化率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长了1900万左右,积极变化是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建立在一个高质量就业增加基础之上的,去年城镇就业增长了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换句话说,城镇化的就业基础更加坚实。更积极的是,城镇化质量在提升,比如去年一些地方对农民工敞开了落户通道,有一些地区农民工落户的进程还在加快。这是质量提升的一方面。第二个方面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大家可以看一下《政府工作报告》的成就部分,总理提到“加强对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这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内容。不只是这个,包括刚才冯司长提到保障房等等。还包括提高了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等等,都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一些表现。 我所说的标志性事件,是指去年12月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这个会议的作用首先是统一了思想、凝聚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共识,还围绕城镇化做出了很多部署,是一次非常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去年还开展了一些重大活动,比如说去年11月份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论坛、中欧城市博览会,这是我们城镇化在开展对外交流、国际合作的重要一步,确实可圈可点。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城镇化质量提高,什么是我们政府心目当中城镇化的质量,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就业质量么? 相伟:你说的生活质量等也是城镇化的质量之一。城镇化质量提高是十八大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它的含义确实是非常丰富的。从我们工作角度来看,质量首先体现在以人为本上。当前重点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难懂一点,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为那些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在城市落户,开辟一个通道。另外一方面,对于没有落户的农民工,政府要给他们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比如说孩子上学问题,有的孩子跟着父母来到城市打工,但上不了公办学校,只能到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读书,以后就要为他们提供同样的机会,让他们跟城市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城市建设质量也是城镇化质量的一部分,城镇化最后会体现到城镇建设上,总书记说城市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还包括一些离我们老百姓比较远但对国家现代化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将来这么多的城镇人口在空间上怎么分布,宏观上必须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对国家来说,这非常重要,城镇化布局一旦确立,再改变就太难了,所以必须要有科学的布局。 主持人:您觉得报告中有哪些亮点呢? 相伟:刚才冯司长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解释,我也很认同冯司长里面的一些观点。刚才我大概算了一下,这部分篇幅大概有600字,这600字应该说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和系统的部署,它这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深刻含义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试着给大家介绍一点城镇化的过程,做一点背景材料。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去年的53.73%,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7.3亿,速度比较快,增加的人口比较多,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改变了几亿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中国数亿人的脱贫,这是在国际上都普遍认可的一个巨大成就。但是也要看到城镇化里面有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的显现出来,总结起来一句话,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比如说我们现在有2亿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是他们没有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再比如,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是非常快的,土地利用中还有一些粗放浪费的现象,大家都批评的空城黑城、宽马路大广场的现象,实际都是城镇土地利用不集约的表现。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大家也有非常直接的感受,比如说“城市病”问题,交通拥堵、空气雾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了一点,我们的城镇化质量并不高,这也是为什么十八大报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反复强调要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这是针对问题提出的。 那么什么样的城镇化跟过去相比有了进步,其实就是报告里面提到的这20个字,“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和传承文化”,这是对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最核心、最凝练的概括,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刚才冯司也谈到了,我也认为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人为什么要来到城市呢,是为了追求过上好日子,但是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很大程度上要靠政府来帮助他实现,这就需要以人为本,考虑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们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关键就是要提升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