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中旬到12月底,四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将分3个阶段进行。8月3日,四川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行动第一阶段的部署工作已结束,从9月1日到10月31日,正式进入联合执法阶段,10个联合执法检查组将赴各地进行重点抽查,且每3天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情况,重要情况将及时报告。
日前,《四川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已经印发。按照方案,联合执法检查人员将在农村、城乡接合部、街道社区出租房等制假售假、无证生产反复发生的区域以及产品生产比较集中的区域等,对蔬菜种植基地、规模畜(禽)养殖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食品交易市场及经营门店、小餐馆、小摊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单位,就大米、面粉及制品、畜(禽)产品、肉制品、调味品等17类食品产品和10类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黑窝点,以及销售病死猪(牛、羊)肉、注水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品等行为;将依法查处并移送一批涉嫌犯罪的食品质量安全违法大案要案,取缔一批非法生产经营窝点,关停一批证照不全的生产经营厂点,吊销(撤销)一批非法生产经营企业的证照(资格),曝光一批非法生产经营单位“黑名单”。
此次治理工作将重实效,不搞形式。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本着节约的原则,统一接待、安排检查组的食宿。检查组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在检查过程中不得家接受被检查单位及企业的礼品和礼金,严禁接受被检查单位和企业的吃请,不得在被检查单位和企业报销任何费用。
近年来,四川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的省级监督抽查率分别达88%和89.7%,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合格率达99.46%;全省有9个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20个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省级专项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5%;全省已有中国名牌29个、国家免检产品10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6个、中国驰名商标37个、中国出口名牌3个,四川名牌产品433个,名牌对工业的贡献率已达27%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