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15日电(记者张周来)药品监管部门的触角正向制药企业的原料及生产环节进一步延伸。从2007年以来,广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连续分批分阶段向本地24家注射剂类、二类精神药品以及兴奋剂类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以加强对这些高风险类药品生产企业的长效监管。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目前广西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有200多家,其中接受驻厂监督的高风险的注射剂类药品生产企业16家,另有二类精神药品和兴奋剂类生产企业8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曾华林说,这些监督员以各地药监执法人员为主,全部接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的专业培训,平时不定期进厂监督,执法时可联合行动。到目前为止,广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向24家高风险类药品生产企业派驻了24名监督员。
记者了解到,一开始有企业认为监管部门“管到自己家里来了”,显示出“对企业不信任”,驻厂监督员也觉得责任重大:个人职责与企业绑在一起,一旦企业出问题个人也需承担责任。但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谭明杰认为,驻厂监督员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在减少处罚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监管水平,相当于为企业增加了一道专业把关岗哨,一年多来这一举措逐渐受到企业欢迎,从源头上规范了药品的生产秩序,药品质量也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