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发布会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2023-03-02 19:37 来源: 新闻办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3月2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副部长李忠、俞家栋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7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一起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两位副部长,李忠先生、俞家栋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王晓萍女士作介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王晓萍:

各位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用真诚通达社情民意、用责任传递惠民政策,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天这场发布会,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就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徐想 摄)

就业和社会保障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思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社会保障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推动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10年,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发展,就业促进机制持续健全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中央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强化,就业帮扶措施不断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1300万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超过六成,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上升到48%。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可以说,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高,劳动者收入稳步增长,劳动保障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这10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覆盖人口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中央制定实施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功能更加完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基金管理不断加强,2022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13.7万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持续拓展,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全面加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出发,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专门部署,明确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全国人社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理解和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突破,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奋力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开局。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和大家作一个交流,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王晓萍部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还是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广网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地充分就业。请问,目前有哪些落实举措?谢谢。

王晓萍: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作一个解读。就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稳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双优先”理念,突出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这一重要定位,科学确定高质量充分就业重要目标,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些都深化了我们对就业工作的使命责任的再认识,也为新征程上做好就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抓好落实,我觉得关键就是健全机制、压实责任,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决策部署,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来抓,进一步推动各地方各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关键是把握好新要求、做实优先的理念,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更好地让人民群众安其岗位、乐其职业,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具体来讲,我们将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目标引领,锚定就业工作战略方向。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目标,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支持举措,推动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平等、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构建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容提质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系统推进,树牢就业优先工作导向。加快健全就业目标优先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快形成重大投资、重大政策、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机制,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支持力度。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围绕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人员,我们将建立台账式的管理机制,构建清单化的服务模式,健全兜底帮扶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妨碍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建设,健全信息监测机制,促进城乡劳动力有序流动、高效匹配。健全平等就业政策体系,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五是坚持完善制度,创造稳定就业预期的生态环境。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帮助更多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维护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春节之后,农民工已经陆续返岗复工了,企业也在进行招工,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王晓萍:

中新社记者的提问很好,这是关于今年就业形势怎么看待的问题。2022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多重因素冲击,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果断采取了有效措施,立即调度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扛起了稳就业、保就业的责任,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了3278万人,高于上年。

关于今年的就业形势,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就业形势将持续回暖,保持总体稳定。这个判断也是基于以下这些重要的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的二十大对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政策导向。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创新创业也将提供强大的动能,新的就业增长点也不断地涌现。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调整优化,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活动有序开展,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都是我们做好稳就业工作的信心和底气。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老百姓在求职就业中还面临着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希望有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合理的劳动报酬,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正如你刚才所讲到,春节前后是劳动者换岗流动的高峰期,企业开工复工的转换期,也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节点。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各地全面铺开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劳务输出地、输入地加强劳务协作,推动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就业市场平稳有序,好于预期。和往年相比,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劳动者外出早。大年初一开始,农民工就已经陆续外出,期盼早返岗、早复工。二是企业招工早。很多企业节前就提早启动劳务洽谈,节后立即组织定向输送,期盼早开工、早生产。三是招聘活动火热。各地招聘现场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进场求职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月底,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服务活动4.6万场,发布岗位3200万个。今年的就业有了良好开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强化助企纾困,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推动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强化创新创业,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支持零工市场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强化精准施策,坚持拓宽市场化渠道和稳定公共岗位规模结合,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举,着力稳定脱贫人口等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规模;坚持就业援助和生活保障相衔接,着力兜牢困难人员的民生底线。强化提质增效,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供需匹配。强化综合治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总之,我们有信心圆满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持续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想提问的是,我国已经有超过13亿人领取了社保卡,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请问,社保卡方面的工作有何新的进展,下一步如何完善和优化呢?

王晓萍:

谢谢你的提问,我想这个问题请分管社会保障工作的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同志来回答。

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徐想 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李忠:

感谢你对社保卡工作的关心。社保卡是国家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近年来,我们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有关工作。社保卡“一卡通”的功能在不断拓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在人社领域全面普及了人社服务“一卡通”。我们按照在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的思路,通过一张社保卡就可以办理人社领域的就业登记、技能培训、参保缴费、养老金领取等95项应用服务,让群众体验到人社服务的便捷。

二是积极探索在多领域的民生服务“一卡通”。各地以社保卡为载体,在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惠民惠农补贴发放等多个领域推行“一卡通”应用。目前,全国所有地市都通过实体社保卡实现了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近70个地市通过电子社保卡实现了就医购药,近200个地市通过社保卡发放惠农惠民财政补贴资金。部分地市实现持卡坐公交,凭卡借图书、进公园景区等,让群众切实体验到服务集成的好处。

三是协同推进线上线下“一卡通”。在做好实体社保卡普及的同时,电子社保卡也在快速推进。目前,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已经超过7.4亿人,与实体社保卡形成了线上线下并行服务,让群众能够更多体会到智慧服务的效能。

四是积极推进区域用卡“一卡通”。比如说,在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动区域协同立法,探索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待遇”。在川渝地区以社保卡为载体,实现30多项人社合作服务,同时还以社保卡为载体,共同打造了川渝两地的城市书房,就是在这两个地方通过社保卡,图书可以“通借通还”。在海南、广东还联合发行社保卡“一卡通”旅游年卡,实现了跨省旅游消费“同城待遇”,让群众也切实享受到“一卡通”的实惠。

下一步,我们将以社保卡为载体,大力推行居民服务“一卡通”,开通更多的全国性“一卡通”应用事项,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使用社保卡更贴心、更方便。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社会各界很关注养老金发放问题。请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整体的情况如何?谢谢。

王晓萍:

养老金发放的问题,涉及到亿万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大家很关注。这些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收入持续增加,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有较强的保发放能力。我想从四个角度作一个交流。一是收支有平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二是基金有调剂。为解决基金分布不均的结构性矛盾,在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剂基金,调剂力度更大。三是财政有投入。中央财政补助继续增加,地方财政建立了长期投入机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四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已经完成,这两部分基金都是养老金发放资金来源的长远储备。所以,我明确告诉大家,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稳健。谢谢。

香港电台记者:

关于内地人口6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请教一下是否担心影响未来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谢谢。

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徐想 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俞家栋:

您提到的人口下降问题,从就业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峰值9.2亿之后开始下降,去年年末是8.76亿人。这种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是在供给高位上的放缓,我们国家仍然是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结构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主要是大龄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数量下降较快,而青年劳动力数量则是稳中有增。据测算,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规模是创近年新高,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努力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去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已经在先行地区正式启动实施。请问,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李忠:

谢谢您对个人养老金问题的关心。个人养老金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去年我们在这个发布厅召开了个人养老金专题新闻发布会,就个人养老金有关情况给大家作了介绍。现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很高兴借这个机会再次就个人养老金情况作介绍。

个人养老金是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就是通常所说的“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同时还包括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是对第一支柱的有效补充。

去年,国家正式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这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政策优惠支持。目前,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在缴费阶段缴费金额享受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投资收益不征税,领取时按3%较低税率征税。目前,每年缴费上限是12000元,以后会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第二个特点是产品多样选择。有关监管部门按照安全规范、侧重长期保值增值等要求,批准了137支公募基金、19个商业养老保险、18支理财产品、465个储蓄存款等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参加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自主选择。随着制度实施,投资产品还会进一步丰富。

第三个特点是服务更加便捷。人社部牵头建设了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为每一位参加人建立了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用于信息记录、查询和服务等,参加人可以直观掌握自己个人养老金的运行情况。参加人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入口直接登陆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开设账户、缴费并购买金融产品。

去年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群众积极参加,实施3个月以来,参加人数已经达到2817万人。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一项全新制度,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先行一年的部署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实施。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请问,下一步在社保体系建设方面有什么重要举措?谢谢。

王晓萍:

谢谢您的提问。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比如,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社会保障制度统一性和规范性不断增强。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调剂,互助共济和再分配功能进一步强化。实施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对扩大新业态就业人员等参保覆盖面进行积极探索,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可以说,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面对年老、失业、工伤、贫困等风险,都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重点任务有很多,我想概括为“一扩大、两完善、三提升”。

“一扩大”,就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具体讲,要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特点,分类施策、精准扩面。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政策,引导和促进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稳妥实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两完善”,第一个完善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的措施,积极稳妥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第二个完善是完善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