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新闻办就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奋力谱写伟大祖国首都发展新篇章”举行发布会

2019-09-19 12:40 来源: 中国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2019年9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时,请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吉宁,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林克庆,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围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奋力谱写伟大祖国首都发展新篇章”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宗超 摄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举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这场发布会也是这组系列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吉宁先生,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先生,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先生,请他们围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奋力谱写伟大祖国首都发展新篇章”这个主题介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我们有请陈市长作介绍。

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吉宁:

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举国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北京70年来的发展变化。首先,我代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以及2100多万北京市民,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北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70年来,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与时代同脉搏,与国家共奋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地区生产总值由2.8亿元提高到3万多亿元,人均GDP超过14万元,迈进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首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个方面是:首都功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大家都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坚持把政治中心服务保障放在首位,全力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努力为中央党政军机关创造高效、有序、优质的政务环境,重大国事和政务活动常态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北京服务”品牌。我们精心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深度融合,彰显了“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鲜明城市特色,使北京成为更具有包容性、多样性的现代化大都市。北京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交往务实活跃,国际高端论坛、知名展会、顶级赛事等接续举办,民间各领域交流合作蓬勃开展,日益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北京的人才和科技资源高度集聚优势,科技创新实力大幅度提升。北京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17%,远超过创新型国家和地区2.5%的水平。在全国领跑世界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有一半来自于北京,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四个中心”功能提升,也带动了城市面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比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成网运行,我们现在的地铁总里程数已经达到636.8公里,是世界上地铁线网最长的城市之一,由马车上的城市变成一个轨道上的大都市。还比如我们的污水处理,从零起步,到目前城市污水管网基本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93.4%,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昔日“龙须沟”也彻底走进了历史。另外,大家可以看到,绿色成为北京城市的底色,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1.3%提高到今天的43.5%,北京日益成为水清岸绿、森林环绕的生态宜居城市。

第二个方面是: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元左右提高到6.2万元,消费支出百倍增长,特别是服务性消费成为主导,人均期望寿命由52.8岁提高到82.2岁。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从5.3年提高到12.5年,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规模,由不足2万人增加到86万人左右,一批高校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之列。在医疗服务方面,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民覆盖,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国领先,我们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另外,人均住房面积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5倍多,住房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首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第三个方面是: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大家都知道,北京马上要举办冬奥会,届时北京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圆满成功,向世界展现了包容自信的中国形象。北京全面开放水平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大幅度提高,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大家都关心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月底前即将正式通航,届时北京将进入航空交通“双枢纽”时代。另外,总部在京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6家,位列全球第一,在京外国机构3万余家,亚投行等重要国际组织总部也在北京落户,国际友好城市达到56个,北京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视察北京、7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我们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按照党中央要求,紧跟新时代步伐,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阔步前进。

总结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在这里给大家作个介绍。

一是全面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式深刻转型。我们把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四个服务”水平作为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来服务保障“都”的功能。最近,我们修订并实施新的城乡规划条例,充分运用法规、规范和政策引导等手段,严格落实人口规模、建设规模的双控,严守人口总量上线、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做到公开透明,依法保障规划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北京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我们积极探索在减量刚性约束下如何实现城市更新和高质量发展。去年,我们城乡建设用地减少了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1200多万平方米,但是我们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7年的人均22万元提高到去年的人均24.4万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远远高于资源要素减量带来的影响。同时,城市人居环境也在稳步改善,特别是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由过去的“APEC蓝”到“阅兵蓝”到今年的“常态蓝”,PM2.5年均浓度2018年比2013年累计下降43%,今年1-8月进一步大幅度下降,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特别是8月仅23微克/立方米,成为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北京的做法和经验也得到联合国环境署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伦敦用30年时间、洛杉矶用60年时间走完的大气污染历程,为世界其他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北京经验和北京样板。同时,北京的交通秩序、交通拥堵状况也得到逐步改善。比如停车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加快建设“慢行系统”,今年上半年,我们撤除隔离护栏大概有700多公里,这些措施带来的是高峰拥堵情况逐步降低,现在降低到5.24,交通拥堵得到了缓解。还有城乡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在这里特别向大家报告,近三年,我们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回升了2.72米,密云水库蓄水量也由2015年的10亿立方米增加到26.7亿立方米。

二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空间格局实现历史性重塑。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核两翼”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两翼”就是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我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定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升了首都功能和城市品位。大家看到,三里屯“脏街”已经华丽转身为“净街”,玉河北段河道重现“水穿街巷”美景,我们也做了第三方调查,市民对疏整促满意度达到94%以上。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今年首批35个市级机关、1.4万人顺利迁入,城市副中心,一大批重点工程,包括环球主题公园、学校、医院等重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我们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切实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我们就主动支持什么。北京特别支持建设的“四个交钥匙”工程,我们叫“三校一院”,已经启动建设。京津冀的交通、生态和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覆盖区域逐步增加,“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累计增加50万亩,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到780亿元,北京企业到京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超过7000亿元,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京津冀地区正在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三是大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城市发展动能加速转变。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实施“9+N”系列政策措施,最近我们还在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大力提升企业申办工程项目的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便利性,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专项服务,为我国营商环境在世行排名大幅度提升作出了北京贡献,去年在国内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北京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北京也是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与自贸试验区、CEPA共同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实践。目前已经经过三年两轮试点,形成了68项开放创新举措,外资企业登记备案“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等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两年,一大批外资企业,包括比如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以及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一批知名外资金融及服务机构纷纷落户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精尖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将近5000亿元,大概占全国的三成;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近十年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特别是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四是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们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对于市民诉求、媒体曝光、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大力推行“接诉即办”,用心用情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我们的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是北京财政投入最大的一笔支出,每年有一千多亿,深化各类教育改革,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全面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在医疗方面,深化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分级诊疗成效明显,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全面推开,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改善。同时,我们也在加快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我们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快补齐群众身边的便民店、公共绿地等服务设施。给大家报一个数,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已经达到80%,“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4%,人民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展望未来,我国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思想指引方向,新征程催人奋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我先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提问。

胡凯红:

谢谢陈市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蓬勃兴起,请问北京如何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谢谢。

陈吉宁:

首先感谢您对北京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北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和科技的优势。从创新资源上来看,北京有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我们有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86万左右的在校大学生,以及2.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质量上看,北京的创新资源更好一些,顶尖人才最好的学科和最佳的实验室有一半在北京,北京研发投入强度是6.17%,稳居全国首位。每年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十大科技进展中,每年都有大概一半是来自于北京的。从创新活力上看,北京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我们每天新产生约200家创新型企业,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数都占全国的30%左右。大家如果看科技创新的VC/PE投资,全球的城市,北京仅次于硅谷。在最新的独角兽榜单中,北京有82家企业入选,占全国近一半。在一些优势的创新领域,北京的特色就更加明显,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国60%的人工智能人才聚集在北京,全球人工智能企业100强中,中国有6家,其中北京有5家。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所以我们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制度的建设。二是创新生态建设。三是创新文化的建设。下面我把这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在创新制度方面,我们围绕科研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成果权益、长期资本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这都是解决科技创新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目的就是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出台了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宽容和信任,让科研经费既要花好,也要好花。我们组建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来解决科研的组织管理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持和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我们还特别建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带动和吸引社会投资,可以放大到1000-1500亿元,这个基金最重要的特色是它的资金投入期限可以是10-15年,这是投资最长的创新基金了。通过这个母基金的建立,就是要解决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鼓励创新主体开展硬科技、深科技的长期持续创新。

最近,我们正在加快研究推动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这是个地方的立法,我们希望以法律的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转化收益分配、勤勉尽职免责等作出明确规定,核心是要解决科技成果的产权问题。科技成果产权由过去的国家单位拥有转化为科技人员可以个人拥有,国家可以参与分配,但是产权可以是个人的。有的科学家跟我说,如果这个条例出台的话,将实现他们盼望已久的“自己生的孩子可以自主培养成人了”。

在创新生态方面,我们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强化空间生态布局,就是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有限的空间内高强度集聚,使这些创新主体之间发生化学变化。重点是抓好“三城一区”的建设,三城是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一区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关村科学城系统布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对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和集聚能力,强化城市创新形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

怀柔科学城重在长远的科学布局,建设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未来科学城东区,当前工作重点是盘活央企的存量资源,引入多元化创新主体,打造“能源谷”;西区推动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特别是把中关村生命园作为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爆发点,通过开放式引入专业化团队,深化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前不久完成了扩区,主要是承接转化“三大科学城”的技术成果,打造开放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同时衔接与天津、河北创新产业链的协同。

二是强化产业链生态建设,主要以核心企业、底层技术和公共创新平台为依托,通过加强配套条件的建设,形成产业链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和协同创新。2017年我们发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也制定了相应的财政、土地、人才等配套政策。比如说土地政策,全面推行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行土地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产业用地只能用在产业,创新用地只能用在创新,支持建设标准厂房出租给企业,这样既大幅度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也防止囤地炒地。比如在人才政策方面,我们围绕创新链,大幅度拓宽了人才的宽度,不仅关注科学家,而且把创业的投资者、工程师、知识产权律师、产品经理都纳入到创新人才体系中来予以支持。2018年以来,共有3500多名人才办理了引进落户手续。同时,我们也高度关注解决人才的高度问题,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行业领军人才。最近,市里又专门拿出3000多套人才专家公寓予以支持。

我特别想说一下,当前人类面临很多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在这里也诚挚地欢迎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创业者来京发展,我们将提供更加便利的科研和生活条件。

在创新文化方面,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工作,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依法惩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最近我们面向中小微企业特别建立了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另外,我们也加大了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雪中送炭”的力度,设立100亿元的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天使投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来完善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最近,我们制定实施了加快应用场景建设方案,依托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以及冬奥会、世园会、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发布首批十项重大应用场景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同时,每年面向中关村创新主体征集一批新的应用场景。我们也特别注重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市民的创新意识,让尊重知识、尊重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总之,通过不断地完善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生态、倡导创新文化,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请问,过去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接下来如何深入推进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请我们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同志来回答。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林克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过去五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三地的共同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应该说进入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18日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北京作为“一核”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我想从三个方面介绍相关情况:

第一,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坚持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加强央地联动,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积极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医院整体搬迁。与此同时,更加注重优化提升,切实用好疏解腾退空间,同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第二,集中力量推进北京新两翼建设。一方面,继续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切实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主动支持什么。我们以首善标准来抓好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的三所学校、一所医院的“交钥匙”项目,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批复的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一年一个节点,高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现在首批市级机关已经顺利迁入办公,我们将着眼于提高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功能。这方面的任务主要包括: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疏通枢纽,7号线东延和8通线南延今年年底通车;抓好北京学校、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建设;城市绿心今年要完成8000亩绿化任务,亮出整体形象;另外图书馆、博物馆、剧院三个文化设施建设,力争今年年内开工。我们还将发挥首批市级机关搬迁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推动适宜的功能和产业向副中心转移,提高副中心的产业发展层级。同时,我们还将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向廊坊的北三县延伸布局,更好发挥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推动协同发展重点领域任务落实。在交通方面,我们将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年内京雄高速将开工建设,京张铁路将建成通车。在生态方面,深化区域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支持张家口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推进永定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在产业方面,深化三地产业政策衔接与园区共建,在区域内延伸创新链、产业链布局。

大家都很关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情况,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马上就要正式通航了,北京将进入航空交通“双枢纽”时代。我们同步规划建设了机场外围综合交通项目,着力打造集航空、高铁、城际、地铁、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网络。同时,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规划了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其中北京占50平方公里,河北省占100平方公里。前不久,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自贸片区揭牌,我们将与河北省一道,创新跨省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共同将临空经济区及机场自贸片区建设好、发展好。

我们相信,作为新时代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作为展示大国形象的新国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必将成为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谢谢。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北京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的名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北京视察,作出重要指示,都反复强调了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核心功能,这其中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应该说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请问,北京在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关于文化中心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宣传部长杜飞进同志回答。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杜飞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大家知道,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古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中心一直是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功能。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是首都文化的基本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指示,着力发挥全国文化中心作用,积极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北京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阔步迈进。我想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所作的工作及其成效。

第一,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精神成为首都城市的鲜明底色。70年来,北京始终站在学习传播党的科学理论的最前沿,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研究阐释,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推进这一重要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我们着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城市治理,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全过程,融入市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努力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指数连续13年攀升,以“柠檬黄”“志愿蓝”“平安红”为代表的446万名注册志愿者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26万“北京榜样”遍布城乡,其中的优秀群体今年初成为全国“时代楷模”,“学榜样,我行动”蔚然成风。我们立足北京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筹建新中国这三个主题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挖掘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第二,倾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使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70年来,我们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使北京成为一个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进故宫、天坛、颐和园、周口店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中轴线申遗和老城复兴,推进胡同和四合院、会馆、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使“老北京新气象,老胡同新生活”成为今天北京的生动写照。我们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建设,着力构建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相互交融的城市空间结构。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京剧、昆曲、评剧等传统戏曲成为新时尚,燕京八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热捧,“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激发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第三,着力提供品位高、覆盖广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使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70年来,北京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强到优,实现了从保基本到高品质的全面跃升。博物馆从50年代的14家增加到今天的179家,公园由50年代的6个增加到今天的700多个。这些年来,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图书大厦成为文化地标,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即将开工建设,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将于后年向公众开放。149家大小剧场、329家电影院、5800多家公共图书馆、上万家文化馆站遍布京城,去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11.7本,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可以说,浓浓书香溢满京城。全市平均每天上演文化演出近70场,电影8400多场次。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像大家熟悉的《战狼》《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平凡的世界》《最美的青春》《天路》《北上》等一大批体现国家水准的北京作品叫好又叫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揭晓不久的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北京以10部获奖作品荣登榜首,创下历史之最。首都城市创新氛围日益浓郁,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为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文化因子、厚植文化沃土。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视听、电子竞技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日益融合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日益健全。

第四,着力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使大国首都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们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首都频繁展开。着力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全力保障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办好重大文化活动,像“千年之约”等殿堂级的文艺演出受到了广泛赞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旅游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流的国际院团、国际艺术大师在京演出已经成为常态。“欢乐春节”“北京之夜”“北京周”等文化活动走向世界各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北京已成为展示大国文化自信的首要窗口。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去一个营商环境更好的地区投资是每个企业的梦想。去年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的排名大幅提升,北京作为样板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请问,北京为改善营商环境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陈吉宁: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率先加大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北京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对政府来讲,改善营商环境的工作,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一项重要的原则叫“两个对标”。一是对标企业和群众的需求。过去办事情,是按政府各个部门的流程设计出来的,我们叫“政府端菜”,今天要改成老百姓要怎么办事,不是政府各个部门怎么做事情,变成了“老百姓点菜”。政府从过去“我要怎么办”变成“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这是一个系统的、深刻的变革。另外,是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推动工作重心由过去的注重事前审批到关注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以法治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好、快、省”——方便办、加快办、省钱办。

一是方便办。对企业和群众办事来讲,我们的理念是,只有一个政府,没有政府的各个部门。企业和老百姓到政府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窗”。我们加大“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办事便利化程度。

“一门”,就是办事只进政务服务大厅这“一扇门”,推动政府各个部门的办事事项都要进服务大厅。今年我们将实现各级80%的事项“一门”办理。同时打破各个区域的划分,推动“全市通办”“全域通办”,你进哪个服务大厅办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你在东城,到海淀办事,也是一样的,在全市任何一个大厅都能办同一件事情。

“一窗”,就是进了服务大厅这个门,不用再找哪个部门的窗口,你就到一个窗口,我们叫综合窗口,实现“一窗通办”“一窗办结”。我们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开始实施综合窗口,同一事项在不同窗口办理没有差异。今年将实现70%的事项“一窗”分类受理。

“一网”,就是建设全市一体的政务服务网,实现“一网通办”。去年,市、区两级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今年我们要重点解决网上不好办的情况,以“通”为核心,以“办”为关键,围绕部门数据共享和用户体验进行完善和突破。过去办一件事情要填很多表,现在不需要了。着力提高网上办理深度,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这样就不用到服务大厅了,实现更多事项从“网上可办”向“一网通办”转变。

“一次”,就是通过推动“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我们现在已经实现市级各个部门的数据全部上云,全部共享,今年市区两级各拿出400-600项高频事项,力争实现“最多跑一次”或者“一次不用跑”。

二是加快办。只提高每个部门的效率,解决“加快办”的效率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精简环节,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标准。所以,“加快办”,政府内部的改革就是一个“减”字,减事项、减环节、减证明、减材料、减时间。特别在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全部取消了“其他”兜底事项。老百姓办事最难的,是你办每件事情填的表后面都有个“等材料”,这也不知道这个“等”是什么材料。我们把全部的“等”字去掉了,这样就提高办事的透明度、公开性、可预期性,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和老百姓的办事效率。我们围绕建筑许可、开办企业、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办理破产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幅度减少环节,压减时间,节约成本。

时间关系,举两个例子。比如,在建筑许可方面,我们去年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推出包括审批、监管、验收、登记的全封闭式项目管理模式,办理环节由过去22个压缩到5个,办理时间由过去137.5天压缩到20天。对于一些大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我们去年开始推行“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五个一”审批,这个时间比简易长一点,但是也压缩到45天以内。开办企业方面,发布新版“e窗通”企业开办网上服务平台,合并办理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领用发票、员工信息采集等环节。过去开办企业有四个环节,大概需要8天的时间能够办完,现在已经压缩到就是一个环节,一天办完,正式迈入了“1时代”,实现“一天领执照,当天领发票”。我们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比如说财产登记,我们在海淀采用区块链技术,不动产登记,买卖双方只需要携带手机身份证就能完成交易。多长时间呢?材料核验时间只需要2分钟。这就是高科技带来的行政体制改革变化。

三是省钱办。就是要大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费用支出,推动企业有更多资金用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上。一是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各项税费减征在北京都是顶格实施的。比如说,按50%最高幅度减征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今年前8个月,新增减税降费1368亿元,企业和个人普遍得到实惠,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近1800亿元,这个数在全国各省(区、市)是最多的。

近两年,我们推出一系列减费举措,来减轻企业的支出。比如开办公章,在北京开办企业,公章是免费刻制的,每年可以为企业大概节约6000万元;实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每年可以节省3.5亿元;推行建设工程招标全过程电子化,降低交易成本6亿元;对小微工程实行供水、供电、供气“三零”服务,这个每年节省约8亿元;这几项加在一起,大概每年为企业让利近20亿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会再接再厉,倾听企业和老百姓的呼声,以更大的力度完善政府服务,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请问有关文化产业方面的问题,现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请问北京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吉宁:

文化的问题,还是请杜飞进同志来回答。

杜飞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北京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聚焦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升级,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大到优,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精准施策,让文化产业“强”起来。文化产业作为北京重要支柱产业,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从2004年6.4%提升到2018年近10%,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07万亿元,是2013年的2倍。我们把数字创意和内容版权作为两大主攻方向,先后出台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金融”“文化+科技”等系列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核心领域优势明显,新闻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占全国一半以上,影片产量占全国近一半,版权登记数量占全国四成,创意设计服务业收入和广告经营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北京作为各大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文化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私募股权融资金额占全国近六成,文化产业并购规模占全国三成以上,并购活跃度在全国是最高的。

二是精心培育,让优质文化企业“聚”起来。我们采取精细化服务模式,为重点企业和市级文创园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平台式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统计表明,北京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占全国三分之一,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名单、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000多家,文化领域独角兽企业占全国一半以上。人们经常体验的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像看信息的今日头条、刷短视频的快手、追热播剧的爱奇艺、购买电影票的猫眼、去旅游的马蜂窝等等,都来自北京的文化企业。

三是精美塑造,让城市文化空间“靓”起来。我们出台保护利用保护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市级文创园区认定管理等政策文件,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功能区、市级文创园区、示范园区、文创街区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文化产业空间体系。越来越多记录着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工业遗产、商业街区已成功转型为文化空间,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力量。比如从百年首钢到798,从郎园到751,工业遗存与现代文明相融相生,夜游博物馆、24小时实体书店、深夜剧场,还有不打烊的电影院、红红火火的文化综合体,点亮整个“夜京城”。

四是精品荟萃,让首都文化市场“火”起来。我们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着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创意中国》《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等一批优质节目成为观众追捧的热门IP,连年举办北京文博会、文化创意大赛等活动,连续六届的惠民文化消费季累计消费人次3.3亿,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服务支出从2000年的不足400元增加到去年1700元。这就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积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努力建设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足、文化辐射力广的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谢谢。

中国日报北京站记者:

我们知道前两天刚刚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特别憨态可掬,也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们想问一下,距2022年冬奥会举办已经不足一千天了,现在筹办的进展怎么样?谢谢。

林克庆:

感谢大家对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关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国家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冬奥筹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去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里,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向全世界发出“2022年相约北京”的诚挚邀请,开启了冬奥的“北京周期”。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的目标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奥委会密切沟通协作,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目前场馆、基础设施建设、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等各项筹办工作正按计划顺利实施。就在前天晚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两个可爱的吉祥物,大家叫“冰墩墩”、“雪容融”正式发布,可以说冬奥筹办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在筹办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把握好以下四点:

第一,绿色办奥。实施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从能源、场馆、交通等领域开展碳减排,力争实现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中和的目标。绿色能源方面,建设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等低碳能源示范项目,建立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实现全部冬奥场馆使用绿色电力。绿色场馆方面,推动低碳技术应用示范,在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首体冰球训练馆等项目场馆使用新型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这在奥运历史上也是首创,将基本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生态环境零负担,对全球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绿色交通方面,利用低碳工程技术开展交通设施建设,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出行模式,冬奥赛区交通将基本使用清洁能源车。

第二,共享办奥。一是共同参与,实施“共享冬奥”公众参与计划,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助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二是共同建设,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冬奥筹办,作为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地,百年首钢变得越来越富有生机和活力,将打造为新时代城市复兴新地标,这也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高度评价。我们还鼓励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冬奥,加强朝阳奥林匹克公园、延庆赛区、首钢园区应用场景建设,让最新的科技元素在北京冬奥充分展示。三是共同享有,实施冬奥遗产战略计划,依托冬奥场馆设施等载体,发挥冬奥对区域发展的溢出效应,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促进京冀两地协同发展。

第三,开放办奥。坚持面向世界,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筹办工作。一是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密切合作。筹办以来,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组织开展了深度沟通合作,并与全部7个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加强合作,聘请各联合会推荐的专家参与竞赛和训练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二是广泛开展与冬奥城市的交流。加强与冰雪运动强国、奥运主办城市在体育等领域的交流,讲好冬奥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三是助力城市全面开放。借助冬奥筹办的契机,扩大和深化与国际国内城市之间的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促进北京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

第四,廉洁办奥。一方面是节俭办奥,场馆持续利用就是最大的节俭。我们在冬奥会中尽可能使用现有场馆,北京赛区的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在新建场馆规划中,我们与设计单位、场馆业主合作,同步编制场馆赛后利用方案,努力实现场馆的持续利用、长久利用。另一方面是阳光办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监督,让筹办工作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

当前,冬奥筹办工作即将转入“测试就绪”阶段,明年2月中旬将举办延庆高山滑雪世界杯首场测试赛。我们将以办好系列测试赛为重要抓手,进一步统筹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并以此加快推动北京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增强“双奥之城”的实力和影响力,让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发展良性互促、实现共赢。谢谢。

胡凯红: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北京空气质量出现明显好转,蓝天天数也越来越多。北京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过程中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陈吉宁: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是从1998年开始,已经20多年了,刚才在总体介绍中,我也把有关情况给大家作了介绍。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步改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总的来讲,我们主要抓了这么几项工作:

第一,调整能源结构。过去北京燃煤总量是2270万吨,现在已经压到400万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目前全市清洁优质能源占比超过了96%。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北京产业结构这些年有很大的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很快,到今年上半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82%。重工业,比如石油、钢铁、化工等制造业五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2001年的26.5%下降到去年的8.3%。另外,我们严格执法,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之后实现动态清零。

第三,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北京当前的污染结构也在变化,现在主要是机动车。我们在严控机动车总量的前提下,也在调整机动车的结构。比如说,新能源汽车,北京现在每年新增的10万辆机动车指标中,有6万辆是新能源汽车,这是全世界大城市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最高的。我们也进一步提升用车污染控制水平,比如说2013年到2017年共淘汰老旧机动车216万多辆。我们也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超标排放要受到处罚。这个执法力度在全国也是最高的。

第四,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大气污染问题是个区域问题,不是单一城市的问题。这些年,我们加大跟周边城市的联防联控,比如,统一重污染的应对标准规范,统一执法。特别是最近京津冀三省市共同推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的地方立法。京津冀三个地方的大气污染,从环评的统一、标准的统一,逐步在走向立法上的协作,实现“一个文本、三家通过”的立法目标。这也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好的条件。

还有,我们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比如刚才林克庆同志讲的冬奥会,冬奥会所有场馆全部使用新能源,三个主要场馆制冷都是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二氧化碳做冷冻剂,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为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即将通航,机场所有的场内服务机动车能够用新能源汽车的,全部都用新能源汽车,所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也是未来全球最绿色的机场之一。比如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全部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水平,三星级比例达到70%以上,带动了大气污染的治理。

在这里,我也要跟记者朋友们讲一下,大气污染治理越往后越难,每一项工作都是啃硬骨头的工作,我们会一微克一微克地治理,既打好攻坚战,也打好持久战,持续推动北京空气质量改善,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

胡凯红:

最后,请陈市长再讲一讲。

陈吉宁:

首先,感谢中宣部和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今天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向大家介绍首都70年的发展成就,也再次感谢广大新闻媒体对北京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在座的很多记者朋友,你们其实就是生活在北京,你们也是北京的建设者,是北京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对北京的历史人文、城市风物乃至北京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北京这座古老而生机蓬勃的伟大城市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展现新的气象。在这里,再次真诚地希望各位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北京、报道北京,也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批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首都北京建设好、管理好。谢谢大家!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这一系列主题发布会也到此结束。谢谢陈吉宁市长,谢谢林克庆常务副市长和杜飞进部长,谢谢各位。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