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新闻办就青海省“建设国家公园省 传递大美青海情”举行发布会

2019-09-04 13:01 来源: 中国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新办就青海省“建设国家公园省 传递大美青海情”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宗超 摄

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2019年9月4日(星期三)上午10时,请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宁围绕“建设国家公园省 传递大美青海情”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发布会。中国网 宗超 摄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先生;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宁先生。请他们围绕“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介绍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王书记作介绍。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建军: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天是青海解放7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很高兴能够通过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向大家介绍青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首先,非常感谢中宣部、国新办为这次发布会做出的诸多安排,也非常感谢主持人刚才非常简短的开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非常感谢新闻界的各位同仁能够拨冗出席。发布会时间很宝贵,我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先简要说说青海70年来的变化。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年的铿锵步伐,青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欣欣向荣,地区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335倍,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比1951年增长6821倍。生态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提高到7.26%,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民生迈向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158倍和91倍,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人均预期寿命72.05岁。交通走向便利,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与祖国内陆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海工作高度重视。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视察,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亲手描绘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美好蓝图。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按照“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按照“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按照“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要求,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海走上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

再说说青海“大”的价值和“美”的颜值。

说青海“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定位了“三个最大”,就是“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资源总价值达18.39万亿元,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300亿元,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不可估量。

青海的“大”,还在于地域广袤,资源富集,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13,是我国除自治区以外面积最大的省。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05万亿,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保持着连续15天360小时100%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说青海“美”,美在山川壮丽,美在人民朴实。青海是山宗水源路之冲,昆仑山横贯全境,三江水奔涌而出,青海湖烟波浩淼,祁连山林海莽莽,大自然绘就的每一幅画卷都引人入胜。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高天厚土上的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编织了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培育了一座座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1958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到青海视察时题词:“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我想,这个“可爱”,就可爱在山川壮美,可爱在人民朴实。

接下来说说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实践。

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拉开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序幕,具有里程碑意义。2017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青海作为三江源、祁连山的所在地,担负着我国第1个、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的2个试点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海的信任和重托。

一般说到公园,给人感觉就是人们游憩的休闲场所,小的就是一个景观,大的顶多是一个景点,再大也不过是一个景区。而国家公园,是一个大地理概念。三江源国家公园12.31万平方公里,是北京面积的7倍多。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公里,接近北京的面积。怎样建设国家公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公园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提出在三江源、祁连山2个国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建设具有开先河意义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以此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未来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确立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三江源、祁连山2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组织架构上,组建了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的“大部门制”实体。在依法建园上,颁布试行了国家公园条例,成立三江源生态法庭。在体系建设上,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在保护发展上,对三江源地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的考核。在科技支撑上,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在人才培养上,省内大学开设了国家公园管理方向的专业学科。在工程项目上,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和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综合管护上,4.3万名牧民放下牧鞭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的实践,让青海变得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山有水的景观园,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217处,90%的国土是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树有草的植物园,现有林地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3%,可利用天然草场5亿多亩。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兽有鸟的动物园,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63种。越来越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文化园,环保科普和环保法律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珍视环境、敬畏自然蔚然成风。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滋有味的游乐园,自然美和生态美构成了青海的大美,生态和旅游也结成了一对“亲兄弟”。党的十八大以来,来青海旅游的人次年均增长17.7%,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4.7%。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我们有信心推动示范省建设行稳致远,逐渐走向成熟和定型。

最后,同大家分享一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个月19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举办,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来了寄托着以中国气魄、中国文化、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自信来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让人类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充满无限美好愿景的贺信,全省上下深受鼓舞。当天新华时评发表了记者王立彬的文章,题目是“让国家公园成为公园国家的试验田”,为我们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作了鼓与呼。

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指引,按照“三步走”目标,开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一步,到2020年,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建成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典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区、优秀生态文化传承区。

第二步,到2022年,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

第三步,到2025年,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健全,统一的分级管理体制更加完善,保护管理效能明显提高,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自然保护地典范。

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遵循自然法则、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建设好国家公园省,传递好大美青海情,让全世界共享“地球第三极”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有关大美青海的话题还很多,我先介绍到这里。

胡凯红:

谢谢王书记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一说到青海,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青海湖。请问在青海湖的保护上,青海是如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一理念的?谢谢。

王建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青海以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在全国、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我想知名度、美誉度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青海湖是阻止西部荒漠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节点,这两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视察的时候讲过的两句话,这体现了青海湖的价值。另一方面,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居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这说的是青海湖的“颜值”。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青海湖就是要让“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凡是能够被享用和利用的事物,人类都会赋予其价值和“颜值”。青海湖在绿水青山间出“颜值”,说的是青海湖要好看、耐看,有价值说的是潜在于好看、耐看背后的生态功能。

从“颜值”上来看,中国明代有位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叫徐霞客,他说过一句话“黄山归来不看岳”,借用他说的话,我要说的是“青海归来不看湖”。因为,青海湖远看就像是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的一颗蓝宝石,近看是碧波荡漾的一片海,湖上百鸟飞翔,湖中湟鱼潜底,周边辽阔的天然牧场上牛羊在静静地漫步,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各种野花争奇斗艳,特别是到了夏秋季,盛开的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让人流连忘返,田园牧歌般的舒畅让很多人来此观光旅游。

保护好青海湖的“颜值”,我们秉承的信念是青海湖很大,不能变小了;青海湖很美,不能变丑了;青海湖的水很净,不能污染了;青海湖的名声很好,不能败坏了。要让“大、美、净、好”成为青海湖永久的靓丽名片。

从价值上来看,水是生命之源,习近平总书记讲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青海湖的价值,就体现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上。

青海湖是青海的湖,中国的湖,也是世界的湖。让人们能够永续享用利用青海湖的“颜值”和价值,我们感到保护好是第一位的责任。对此,我们在借鉴前人保护青海湖智慧的同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认真思考谋划了我们这一代人如何保护好青海湖的问题。

在空间管控上,我们正在进一步廓清保护区范围和边界,切实做到规划不留败笔,保护不留死角;在依法保护上,我们正在抓紧立法,推动完善流域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用法治的力量来保护好青海湖;在生态治理上,我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统筹岸上岸下、水面陆地,依靠科技同步开展生态环保和生态修复,切实维护环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环保设施上,我们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按人口密度和聚集度,建设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基础设施;在社会动员上,我们启动“保护青海湖、我是志愿者”行动,推动全社会共保青海湖、共奏生态曲。目前,我们除了承担三江源和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外,正在积极编制青海湖等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争取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我相信,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未来的青海湖一定会越来越有“颜值”、越来越有价值。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儿。

人民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请问青海做了哪些工作?

王建军:

这个问题请刘宁省长来回答。


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宁。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 刘宁:

感谢这位记者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想这是我们全国上下都要遵循的一项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来不得半点闪失的责任,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

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刚刚王建军书记讲到,我们积极建设国家公园,同时我们也打造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还有绿色农牧业这四个方面的架构,积极地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第一,在构建国家公园方面,刚才已经讲到,我们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这个理念就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个是我们的一项国策。我们在这方面有理念的指导,特别是深改委出台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我们按照这个指导意见在不断地推进三江源的保护、中华水塔的保护和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建设。

第二,我们有实践的基础。刚才讲到三江源国家公园,这是第一个体制试点的国家公园,青海省2016年开始进行试点建设,时至今年,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我们想在明年申报启动正式的建园。2017年,青海省又和甘肃省一起共建了祁连山国家公园,2018年我们出台了“1+5”规划,就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规划体系。同时,发布了首份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蓝皮书,就是国家公园公报。今年6月11日,和国家林草局共同启动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示范省,我们简称国家公园示范省。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也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

第三,我们有实际需要。大家知道,青海面积是72万平方公里,位居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地,是全世界的四大净土区之一,是气候的调节器,平均海拔达到4058米,人口较少,但是景色独特。可以说,人到了青海,可以一天多景、多年一景。刚才讲到的青海湖、昆仑山,这都是青海的地理标志。我们也说,全国的大好河山简约到青海就是山宗水源,因为这里有三江源,有万山之宗昆仑山,到了青海你们就可以看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这个地方风高极天,大江初流,是非常壮阔的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建设国家公园确实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有实际需要。

通过这三方面我想跟大家说,第一我们有先进的理念做指导,第二有多年的实践探索,第三有切实的需要。我特别要跟大家说一下,在生态保护优先这方面,我们是把国家公园当作一个承载体,就是要实现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和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协同。通过国家公园的建设,能够把这些好的先进理念承载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当中。

青海有217个自然保护地,这是多年来国家授予的各类保护地,把这些保护地有机整合在一起,构建国家公园示范省是非常必要的。

这里面特别要跟大家报告一下国家公园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9日开幕的时候发来了贺信,特别强调了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对开好这个论坛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和肯定,与会的450多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给予了极大的响应,我们通过一个主论坛、四个分论坛和六个边会,大家思想碰撞,总结了国家公园这个载体近150年来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举个例子,就是美国原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叫乔纳森·贾维斯,他长期在我们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跟踪、监测、评估,提了两点建议:第一点建议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建园以后要适当扩大它的边境,要把能保护的尽量保护在这个体系里面,要加强公园的规划。第二个建议是我们在三江源国家公园12万多平方公里的园区里实行了生态管护员的制度,这里面有17211个管护员,对于保护三江源的生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定期要去巡山巡水,而且为脱贫攻坚、脱贫致富增加了必要的收入,一户大概一年下来能多收两万多块钱。这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建议把这套独创的制度在世界上推广。

同时,还有清华大学的专家也提出,要让国家公园的文化内涵、教育内涵和生态旅游资源共享,叫人民共享,我们觉得这次论坛开得非常好,最大的亮点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引起了世界各国乃至全国10个国家公园专家、学者的广泛响应,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确实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在绿色发展方面,我刚才讲了四个绿色发展体系。绿色能源方面,第一,青海现在的清洁能源装机突破了1200万千瓦,正在打造从青海到河南的世界上第一条全部绿电的可再生能源特高压通道。第二,我们正在打造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基地。第三,实现了全省范围内连续15日绿电供电的计划,这也是世界首创。

绿色产业方面,我们现在一改过去高耗能企业入青的条件,开始限制这类企业在青海进行发展,大力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产值已经占青海省产值的60%以上。

绿色消费方面,紧密地结合绿电、枸杞、农副产品发展,大家从一次消费、二次消费方面都非常注重绿色消费。

绿色有机农牧业方面,和农业农村部协同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也是全国首家。我们在化肥农药上要减量,今年第一年实施,化学用量已经减少了24.4%,农药预计到年底减到20%。

青海是牦牛之都、藏羊之府。青海的牦牛占了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藏羊味道也是非常鲜美的。我们进行可追溯体系建设,在绿色发展方面都有了一些新起色和新成就。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们也切实感到,在青海推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是非常有益的,符合青海省情,也符合中国国情。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进一步强调生态保护优先,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路子,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

我们想了解怎么保护大自然。青海省在大自然保护方面比较突出,大家都比较了解,请问青海是怎么保护大自然的?谢谢。

王建军:

请刘宁省长回答。

刘宁:

谢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这是人类的一个共同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是尊重自然不代表消极依靠,我们还应该主动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青海幅员辽阔,保护好自然,首先要探寻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演替当中,顺应这样的规律,但也决不是盲从。我们中国历史上就有天人合一的想法,就是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有相对的主动性,人在自身的活动当中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时要积极地保护自然。

在这里我给你举个例子,大家可能知道,青海有全国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可可西里这个名字大家一听觉得很新颖,可可西里的意思是神秘的少女,它的面纱一直很神秘,因为它在4500米的高原上,有6.03万平方公里,它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到可可西里,大家就会想到高原精灵——藏羚羊。可可西里有一个卓乃湖,卓乃湖是藏羚羊的栖息地、繁育地,藏羚羊每到产子的时候,都要到卓乃湖这个地方来。藏羚羊一度从数十万只减少到两万只,现在又恢复到了七万只以上了。可以说,可可西里生态自然恢复的非常好,大家可能知道一个人的名字,叫索南达杰,他曾经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自然生态,为了保护藏羚羊不被非法猎取,付出了生命。在去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国家授予他“改革先锋”的称号。我觉得这都是我们为保护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做出的努力。

但是时至今日,绝不是仅仅保护一、两种动物,现在在三江源区,有蹄类的动物已经恢复到18万只,青海有603种各种动物属种,有了大面积恢复,生产力、生长力在不断增强。

最近我们遇到了难题,那就是由于生态恢复、植被恢复和降雨量的增加,还有局部气温升高,导致卓乃湖降雨量比较丰沛,卓乃湖以下还有三个湖。降雨丰沛以后,把四个湖连通起来,最下一级的湖叫盐湖,这四个湖连起来以后,也证明了现在大自然在不断演化。原来下游盐湖的湖面只有46平方公里,现在已经有204平方公里了。我们本来预计,由于降雨和融雪,今年8月底就要漫溢,一旦漫溢以后会带来一些自然灾害,因为下游是大量的沼泽、湿地和冻土,水流一旦漫溢就可能把这些冻土、沼泽冲刷掉,甚至对下游沿途经过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还有输电线路等带来影响,因此我们就采取积极措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要求,按照江南平台入口 韩正副总理的部署,首先制定了“1+6+1”的应急处置方案。这个方案是由自然资源部牵头,国家应急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有关部委进行审议,同意了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制定还是非常细致的。同时我们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报备,因为它是在自然遗产地。

第二是组织施工,今年7月15日我们开始应急工程施工,防止它漫溢以后造成溃决,如果一旦溃决四湖连通,水量是非常大的,仅盐湖内就存有35亿立方米的水。到8月20日基本完成了应急工程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上去了1800多人,4500米的高原,500多台机械,其中发生高原反应抬下来的就有140人左右,施工是非常艰难的。

第三是进行引流,应急工程建成以后,要开始把盐湖的水放下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启动了二级应急响应,沿途进行了有效的监测和防护,从25日10时38分开始放水,到现在为止应该说险情总体可控,盐湖的水已经顺利地引流到了下游的清水河,进入了通天河。“1+6+1”六大项防护工程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里面我们特别强调了“三个安全”,第一个安全就是人员安全,人员的安全除了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外,还有周边老百姓的安全。第二强调了生态安全,因为它是一个盐湖,如果一旦发生溃决,除了四湖的水要倾泻以外,还会带来生态污染。第三强调了工程安全,下游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的安全,应该说到目前为止险情可控,但是我们还在进一步监测当中。

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就是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绝不是盲目地等待自然的演替,而是在人力可能干预的情况下,对于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进行积极主动地保护,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北京世园会是全国乃至全球园艺精华的缩影,我们知道青海也共赴了这次北京的绿色之约。9月1日到3日,北京世园会举办了“青海日”活动,能不能介绍一下青海园的情况?谢谢。

王建军:

请问这位记者先生您去过世园会吗?“青海日”是9月1日到3日,我正好来北京参加这次发布会,9月2日和我们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常委秘书长一块儿去看了。当时的场面非常热闹,青海带去了很多地方的小吃,有拉面、有杂碎汤、有牛骨髓等很多美食。我说这么多人在干什么?那一天是免费的,好多游客想免费品尝后再游园,整个活动举办得非常好。去世园会,除了看景观以外还有旅游,就是吃喝玩乐一体。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成功,除了展示青海大美的一面之外,还推介了青海的地方特色产品。

世园会整个园区占地500多公顷,设计得非常大气,中间是中国馆,我们也进去了,31个省区市都在馆里面有展示。青海园有1800多平方米,设计比较古朴、典雅,进园的大门以三江源为设计理念,展示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旁边是一组藏羚羊的群雕。刚才刘宁省长也在介绍中讲了,藏羚羊是高原精灵,是最能够代表青海的野生动物。整个青海园的布展简洁、清晰、明快,而且富有动感。进去以后再往前走是一座河湟民居。青海除了黄河,还有一条湟水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湟水河流域是青海主要人口的居住地,面积大概是两万多平方公里,将近70%的青海人居住在那里,千百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河湟文化。

整个世园会,31个省区市都有很精彩的布展。作为青海人,我觉得青海园是最美的布展之一。世园会一直延续到10月7日,但“青海日”只有三天时间,后面去的话,“青海日”的热闹可能不能完全感受到了。记者朋友如有兴趣,如果想吃青海的牛肉面或者杂碎,我诚挚邀请你们到青海来看一看。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儿。

台湾联合报记者:

我们还是关心国家公园的问题。这几年来有很多游客陆陆续续到了青海,自然会对生态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将来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后,会不会对一些游客进行限制性的措施,比如我们知道在某些国家公园里,他们对某些地区的游客,有一定数量的限制,将来进入这个国家公园会不会要进行申请或者做一些像申请这样的工作,才能进入国家公园去游玩?如果没有进行申请,进入国家公园会不会有一些法则?未来在所谓的国家公园里面,如果有一些违规违法行为的时候,这样处理的法则会不会有一定的效果,遏制违规违法的行为?我想问一下这个法则大概是什么样的。

王建军:

请刘宁省长来回答。

刘宁: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位记者朋友你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对我们也是很好的建议。对于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一个命题、也是一个主题。我觉得在世界国家公园近150年的发展史上,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一个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公园,而且把各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当作山水林田湖草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我们建好国家公园,首先就是要做好自然生态的单元和人类社会管理单元的协同,要把这个行政边界和自然生态的边界协同起来,而不是仅仅只在里面命名一个公园就进去大量地旅游。实际上,在国家公园这样一个载体上,要做到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协同,如果能够做到这样的一个协同,我觉得就处理好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所以在这个当中,必然的如果出现了包括旅游在内的对公园里面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的话,是需要强化这方面管理的。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刚才我说到的可可西里,实际上可可西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也好,还是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好,我们和西藏的羌塘和新疆的阿尔金山都是联动的,如果出现了对二级保护动物、一级保护动物带来的伤害,都要互相协同追责的。在青海有一个阿尼玛卿雪山,它在九寨沟的上游,九寨沟的风光大家都领略过。阿尼玛卿雪山是小冰川时代的遗址,山里有360个湖泊,最高峰是5369米,这个山原来是非常特殊的旅游景地,现在出于保护的原因,我们把它关闭了。另外,刚才讲到的青海湖有一个鸟岛,有几千种鸟类,都是候鸟,原来人们都可以去参观、去拍照,现在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是管理不代表是完全地封闭,我觉得将来随着发展,生态旅游一定会在国家公园里面发展起来,而且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一个体制建设,会把我们的管理和自然的生态需求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就把责任的边界和保护的价值,以及开发的潜力紧密地协同起来,这样不仅为当地的发展,也为全国乃至世界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谢谢。

中新社记者:

谢谢主持人。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新时代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想请问一下,青海的干部是如何具体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谢谢。

王建军: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回答之前我先介绍一下,青海是精神高地,诞生过“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两路”精神和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我为什么从青海的精神说起呢?因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一定要有精神来支撑。刚才刘宁省长也介绍了,青海平均海拔是4058米,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海拔每升高1000米,氧含量比海平面下降10%。在青海这个地方工作和生活,平均缺氧40%左右,如果没有这些精神,谈担当、谈作为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来回答您的提问。青海确实是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地方。今年6月,国家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进行了表彰,受表彰的集体有我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这个集体中有一位叫甘学斌,今天早上我们和胡局长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提到,甘学斌在受表彰的第二天也在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介绍了黄河源园区的情况。我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以甘学斌为代表的黄河源园区干部,是青海干部担当作为的一个典型。

黄河源就是黄河发源的所在地,当年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首诗脍炙人口,大家都能背。李白非常浪漫,但我想他可能没有去过青海,没有到过黄河源,可能到了之后,他就没有这么浪漫,因为浪漫背后是无尽的艰辛。

黄河源所在的果洛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单一民族比例最高的地方。这个地方海拔4500米,在这里生活,如果没有高压锅饭都做不熟,沸点比内地低,80度基本就开了,所以做饭得用高压锅。到那里以后,高原反应的感觉是什么样呢?头上像顶了一个罩子一样,脚下轻飘飘的,始终是一种感冒的感觉。所以到了高原,心跳就加速,在内地每分钟60-70次,到那里100次甚至150、160次,都非常常见。在那里坚守是一种奉献,这种奉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担当、一种作为。那里人的平均寿命是比较低的,我们全省平均寿命是72岁,那里平均只有55岁。就是在这块人类生命的禁区,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源园区的面积是1.91万平方公里,里面大小星罗棋布的湖泊有5000多个,黄河水43%的流量在这里形成。

黄河源园区成立于2017年9月,园区有55名工作人员,三年来集中开展巡护111次,巡护里程达到7.3万公里,每个月要巡护3次,由于距离远,每次一出门就是7天到8天。确实,在那么艰苦的地方守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今年春节前后,果洛州遇到了雪灾,园区也同样经受着雪灾的考验,55名工作人员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居民一道,铲积雪、清道路、运草料,救护野生动物。应急管理部启动了国家IV级救灾应急响应,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园区55名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园区的灾害降低到了最低程度。黄河源这个集体能够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是党和政府对他们坚守在艰苦地区的一个褒奖,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奋斗在高原地区各级干部的担当和作为。

祖国的山河湖海总要有人来守护,不管谁来坚守,他们都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除了黄河源园区这个集体,我们省还有四人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们的事迹同样非常感人,是青海各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一个缩影。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您。

胡凯红:

最后一个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青海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能否介绍一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中,青海有哪些典型的做法,谢谢。

刘宁: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确实刚才王建军书记说了,青海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地位特殊、省情特殊,除了生态保护的一面还有高原艰苦的一面,这一面它具体表现在我们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也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的贫困区,我们总共有8个市州,其中6个州是藏族自治州,它全部都是属于“三区三州”的范畴,另外2个市是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区,应该说脱贫攻坚的任务非常重。如果要想提纲挈领地回答您这个问题,我想这样来说,我们在这些年脱贫攻坚当中,主要在三个方面下了功夫:

第一,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要求,做到“六个精准”,首先就是精准识别,我们识别了52万贫困人口,可以说这些年我们都把目标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上,大家如果来到青海,就会发现除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外,非建档立卡的一些群众在发展上还是存在着很多困难的,所以对于扶贫,一个人可能带动一个村。我们制定了“1+8+10”的政策,这些政策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在劳务输出方面,我们集中打造“拉面经济”,这个拉面很多叫兰州拉面,实际上是青海人办的,是我们青海海东群众走出来办的,我们有时候也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这个拉面是向兰州学习的,但是青海的拉面味道也非常好,大家有时间可以品尝,我们现在大概有将近20万的拉面手艺人在全国各地开拉面馆,在全国各地大概有2.72万家,每年的产值差不多有150多个亿。今天青海省的展厅展出了青绣,我们有30万的绣娘,现在全部都是手工刺绣,青绣下面有8大流派,藏绣、盘绣、堆绣种种,这是指尖上的功夫,也是顶尖的技艺,绣得非常好,风格也非常好。这些都是我们在劳务输出、产业发展方面的代表,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比如藏袍。

二是在生态扶贫方面,刚刚我讲到了设置草原、湿地、林业生态公益的管护岗位,总共现在有12.6万个,除了国家给的一部分补助以外,从省财政上拿出钱来,让他们管好生态、护好林、管好草,同时也给家里带来了收入,户均年收入增加2.16万元。贫困群众在生态看护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获得感在不断地增强。

三是易地搬迁扶贫方面,我们聚焦了3.34万户,将近12万“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把他们搬迁出来,现在可以说“十三五”期间计划的搬迁人口全部已经完成了,这个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我们青海有5亿亩的草原,属于高山草甸草原,种类比较多。牧民夏季在山上放牧,冬季回到城里当社区居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亲自视察了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班彦村群众从山上搬到山下来,现在发展得非常好,可以说这个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富裕起来了,同时也找到了发展的产业,技能也提高了,现在这个村里面家家户户都自发挂领袖像,说社会主义好、跟着共产党走,这里的老百姓人心朴实,做到了管肚子也管脑子。

四是教育扶贫方面,我们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现在藏区所有学生和六盘山集中连片区的学生都实行了15年教育资助政策,控辍保学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今年在青海专门召开了全国控辍保学的现场会,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6.8%,有去过青海的朋友知道,宗教和教育争学生,有很多小孩如果不控辍保学就到寺院里面去了,这对青海来讲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五是医疗扶贫方面,我们把大病集中救治扩大到30个病种,救治方面加大了力度,推行一站式付费结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补充医疗、基本医疗这四道保险线联动起来,现在贫困群众住院费用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脱贫攻坚当中老百姓得到的最实惠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个社保兜底,我们率先打通了低保的标准和扶贫的标准“两线合一”,就是最穷的、最贫困的、没有生产能力的有低保来兜底,这也是国家的一项政策,这是我说的第一方面,主要是精准扶贫。

第二,精神扶贫。精神扶贫这个提法可能在其他的地区不那么重要,但是在青海尤为重要,大家知道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我们少数民族占比达到47.7%,宗教发育尤其是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很多民族地区的老百姓对宗教的信仰是很虔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精神上“扶智扶志”,从小就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所以精神扶贫在青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先期在13个县开展了精神扶贫的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现在精神扶贫加上精准扶贫,我们有60%的贫困县已经摘帽,90%的贫困村已经退出,还有85%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我们还剩下多少呢?我们还剩下17个县、170个村、7.7万人,但是这里面多数都是深度贫困人口。17个贫困县里有12个是深度贫困县,7.7万贫困人口中6.4万是深度贫困人口,所以这个任务还是非常重的。

第三,对口扶贫。对口扶贫得益于党中央的好政策,得益于全国的帮扶,有6个省份对口援青,主要援助我们的藏族地区。我们有6个州是藏族自治州,全国除了西藏以外有10个藏族自治州,青海占了6个,是大头。这6个省市倾心倾力支持青海的脱贫攻坚,这些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玉树就是北京市帮扶地区,果洛是上海市帮扶地区,他们都派出组团式的帮扶,从人才、教育、医疗、资金、项目、产业上给了很大的支持、帮助,这是一个方面。

同时,还有32个国家部委跟我们签署了帮扶合作的协议,支持青海省的脱贫攻坚工作。除了这32个国家部委以外,还有18个央企支持青海的脱贫攻坚工作。前不久,国资委的郝鹏主任带着48家央企和部门负责人,到青海进行了支持。还有今年8月在青海召开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民营企业积极支持,这是第二个方面。

还有本省干部群众的支持,我们已经派出了第二批的第一书记到了各个村,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的干部现在大概有1.5万名,14.5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与16万贫困户结对认亲,559家民营企业与731个贫困村建立了结对帮扶的关系,这些应该说发挥了重要的对口扶贫作用,这是第三方面。

通过这些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我们有信心和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今年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绝对贫困人口清零,为此我们制定了清零的行动计划,除了按照国家的要求以外,专门就“两不愁、三保障”,加上饮水安全进行支持,我们有决心在今年年底把绝对贫困人口清零,在明年继续巩固提高,同时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衔接政策,相应地解决一些相对贫困人口的困难,让产业兴旺起来,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做出贡献。

胡凯红:

最后,我们请王书记再讲几句。

王建军:

谢谢主持人,谢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建设国家公园省、传递大美青海情”,我们想表达的寓意是,自然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新闻发布会就要结束了,我们相聚的时光是短暂的,但是发布会的场景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能够和大家做这样的交流非常难得,如果大家能够记住我们介绍的只言片语,我们会感到十分的欣慰。如果还有点遗憾的话,也有机会来弥补。今年11月,青海将在外交部举办“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全球推介活动。在这里,我和省长也向大家发出邀请,欢迎新闻界的朋友们届时光临,为青海的发展鼓与呼。没有去过青海的记者朋友,我们也欢迎大家来大美青海走一走。再次感谢主持人、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书记、刘省长,谢谢各位。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黄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