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黑三星村”缘何变成示范村?——东北一小村庄的脱贫振兴路

2019-05-17 14:4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哈尔滨5月17日电 题:“黑三星村”缘何变成示范村?——东北一小村庄的脱贫振兴路

新华社记者王建

软弱涣散村、贫困村、上访村,过去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苏苏村戴着“三顶压头帽子”,被称为“黑三星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苏苏村加快乡村振兴,闯出了一条党建统领扶贫的新路,实现了向示范村的转变。

从软弱涣散到党建示范村

一年多时间没有村党支部书记、党组织生活基本没有、党员模范作用没有发挥……2017年5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扶贫工作队进驻苏苏村,这是当时苏苏村的真实写照。

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第一项任务就是抓班子。2018年初,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原党支部副书记齐更春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并选举31岁大专学历的赵井海为村会计。

过去,村民去村委会办事经常见不到人,如今实行坐班制。村民于恩江对此有深刻感受,他说,以前村里流传一句“村委会里不见人,只剩锁头把大门”,现在去村委会办事,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热情接待。

冬季,村委会要供暖,本想雇一个锅炉工,但村里没钱,赵井海主动义务承担下来。扶贫工作队队长吕维彬说:“我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村党支部要向‘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政型’基层党组织迈进的目标。”

抓党建要有阵地。扶贫工作队驻村后,用一个多月时间,将原村委会旧房改建成300平方米的党建中心,分出7个不同的功能区。在党员活动室,记录着每月开展的党组织活动;走廊里“十星级党员”评定表格,全村38名党员打分情况一清二楚。

邹凤龙是苏苏村“十星级党员”,2017年他创建了不怕辣十亩田家庭农场,年收益10万元以上,带动4户贫困户,免费向他们提供技术、种子,还帮着销售。

“工作队以党建统领扶贫,重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邹凤龙说。2018年7月,中共桦川县委员会授予苏苏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苏苏村从软弱涣散村变成党建示范村。

从贫困村到“摘帽村”

苏苏村离桦川县城仅4公里,以效益相对较高的水田为主,却是有名的贫困村。2017年全村7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位置优势、资源优势如何发挥?是摆在扶贫工作队眼前的难题。

凌晨4点半,苏苏村贫困户管秀荣把自家院子的小白菜,装上脚蹬的三轮车,赶往县城早市。驻村之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发展庭院经济,先后成立了三个家庭农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管秀荣说,过去离县城近的优势没有发挥,如今打出了品牌、形成了合力,去年靠庭院经济增收5000多元,成功脱贫。

顺德建筑工程公司经理史洪兴是苏苏村人,驻村后,吕维彬带领队员走访这家企业。一句“企业需要工作队做些什么?”感动了史洪兴。

去年史洪兴把公司从县城迁到村里,人工全部用本村村民,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录用。64岁的贫困户邢占成在工地上干活,一年挣了3万多元,去年脱贫。史洪兴说,仅去年一年为村民开的工资就达176万元。

再过一段时间,苏苏村蓝羽肉鹅养殖场就开始进鹅雏。去年初,扶贫工作队利用省里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投资兴建了肉鹅养殖场。鹅雏进场后,村干部轮流在鹅场24小时值班,鹅雏的成活率在95%以上。年底为每户贫困户分红200元,剩余资金用于今年扩大再生产。

贫困户张井泉说,从小到大也没见过村干部这么拼命发展村集体经济。去年底,苏苏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未脱贫户仅剩8户。

从重点上访村到乡风文明村

过去,围绕耕地纠纷,苏苏村是桦川县最有名的上访村。前些年,县里的一个干部来解决纠纷,结果村民掀翻了其乘用车;村民砸坏村委会门窗是常有的事。

两年来,苏苏村重新对机动耕地进行统计,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再分配。不仅人地矛盾减少了,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文明乡风正在形成。

为了查找苏苏村历史,吕维彬专门去黑龙江省图书馆查资料。如今,村委会西侧,村史一条街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57岁的村民张喜路过时,都会停留几分钟看看。张喜说:“村里还有这么多故事,以前也不知道,村史一条街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自豪感。”

一次,村民仲吉波的老伴一个人在家,发现邻居家电线断了,害怕电线着火,就向村委会反映了。齐更春接到情况后,骑着摩托车就去处理。

“过去村民之间有矛盾、有问题,也不找村干部,找了也不给解决。现在再小的事反映给村干部,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村里的矛盾也减少了。”仲吉波说。

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晚上路灯亮起,闲暇时的农民来到文化休闲广场,扭起了秧歌。60多岁的脱贫户李春林每天都到文化休闲广场健身,他说,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环境也改善了,上访事件基本上没有了,每天向着幸福生活出发。

桦川县悦来镇党委书记李季明说,苏苏村人地矛盾由来已久,作为难点村全县闻名,但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一方面抓党建,一方面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文明乡风,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黄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