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湖南省长沙县创新思路 探索
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新模式

2019-04-18 16:30 来源: 水利部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湖南省长沙县捞刀河长约51公里,集雨面积1204.8平方公里,是长沙县两条主要河流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捞刀河河床淤积、河道水域被占用、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突出,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净化功能严重受损,水质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已经直接影响到下游城镇居民饮用水质量与安全。近两年,长沙县以河长制为抓手,创新治水思路,摸清捞刀河主要污染物来源,并对河流水文特征、河道岸坡状况特别是河床山塘淤积、水域被占用等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针对本流域内河流水质和水环境状况,从自然性、生态性的角度出发,在全流域开展岸上控污减污、水中自然净化、全域严格监管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抓岸上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并减少废污水排放

长沙县加强污染源头治理,着力在污染物产生地加以消减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是对产生集中且排放量较大的污染源进行集中处理。对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区域,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集中处理;对大型企业及大型养殖场所产生的工业和养殖废水,由各单位自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河道。二是对点源污染进行控制治理。针对沿河分散居住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废水,通过新建污水分散处理系统和四池净化等措施进行控制。三是对面源污染实施减量治理。对沿河两岸大面积农田中的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减轻化肥超量施用造成的污染。

二、抓水中生态净化,修复并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功能

针对传统污水处理方式难以彻底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长沙县结合当地实际,对河流生态系统实施治理修复,恢复并发挥河道生态自然净化功能。一是清淤疏浚恢复河道水环境承载能力。采取清淤、清障的疏浚措施,恢复河道过流能力,对流域内淤积严重的山塘进行清淤,改善区域水环境和河湖水质状况,解决季节性缺水矛盾。二是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实施废污水自然净化。长沙县结合河道实际状况建设调蓄湖和人工湿地系统,如利用现状小河道结合两岸较低洼的滩地或农田建设河滩型湿地,采取生物-生态治污技术处理废水,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增加了片区的洪水调蓄能力,提高枯水期生态需水保障能力,保护河流多样性生境。三是结合河道治理实施河流生态修复。结合河道清淤疏浚工作,沿河布置生态草沟或是生物滞留槽和滞留池作为缓冲区,在河岸堤防整治中减少硬质护岸,修复河道生态,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拦截,削减水质污染负荷,提升河流及其子系统的自净能力。

三、抓全域严格监管,建管并重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针对农村居民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农村河道倾倒垃圾造成河道堵塞、水质污染等问题,长沙县在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满足居民休闲生活需要的同时,加强河流生态功能区管理和保护,着力提升农村居民水生态文明观念,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一是实行生态功能区管理。捞刀河依据河道自身特点,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河流两岸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形成“田园生态走廊、乡镇湿地风貌、自然生态保护、生态退化恢复”四个功能区,通过功能区管理引导居民爱护水生态环境。其中,田园生态走廊区是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倡导市民亲近自然,体验田园风光的生态河道;乡镇湿地风貌区主要突出乡镇湿地型河流,打造多彩的滨水景观和人工湿地,提供亲水休闲空间;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生态退化恢复区,主要对河道水质较差的河段,实施河道沿岸自然植被覆盖等生态修复措施,着力解决河道岸坡裸露、垃圾倾倒造成水体污染等问题,保护河流生态空间,促进河道生态恢复。二是加强人工湿地等生态系统管理维护。长沙县组织人工湿地所在乡镇,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加强人工湿地日常运行管理,重点是加强人工湿地内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湿地植物生长及水质监控管理,以及防止倾倒垃圾维护岸边和水面清洁等,同时各乡镇水务管理站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人工湿地稳定有效运行。三是加强城乡居民宣传引导。通过设置封禁、责任标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人为破坏。通过湿地公园、居民集中地水景观建设,在提供休闲宜居环境的同时,传递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广大群众爱护水生态环境。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