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政能亮丨政府工作报告的“KPI意识”值得点赞

2019-03-02 10:39 来源: 凤凰网·政能亮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3月1日,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公布了36组数据,全面展示了2018《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在2019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这一举动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有媒体将这些数据称之为政府工作报告KPI成绩单,这一形容恰如其分。因为如果把政府比作一家企业的话,这36组数据无疑是关键业绩指标(KPI)。


GDP增长达6.6%,高于此前设定的6.5%的增长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1%,低于原定3%的指标;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超过原定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比原定目标多出0.1个百分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降幅达63%,是原定降幅30%的两倍还多;全年为个人和企业减税1.3万亿,超出原定目标两千亿……这些数字无一不重要,无一不是体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之不易,每一个KPI完成的背后,都有从中央到地方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不仅没有辜负公众信任和期待,全部完成之前设定的指标任务,许多经济、社会、民生指标还大幅超过原来的目标设定。这些斐然的公共治理成效,显然不只是纸面上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KPI成绩单所带来的民生红利,最终落在我们每个人头上,给了公众满满的获得感。

政府工作报告重视KPI,这是近几年来的一个趋势。全国两会前夕,相关方面公布《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已经成为了“标准动作”。例如在去年,不仅公布了36组KPI,而且公开了每个KPI的牵头部门。透过重大政策KPI,展现出政府积极施政的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政府施政的“KPI意识”确立,无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其实,“KPI意识”没什么高深之处,它无非是告诉民众,政府这一年最关键任务是什么,以及他们如何检验自己有没有完成这些任务。KPI使得政府绩效管理有了明确的抓手,给了民众评价、考核政府以最大的便利。

从世界范围看,政府施政引入KPI,源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由于经济衰退,许多发达国家债台高筑,使得民众对于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产生怀疑,促成了“政府再造”的风潮。于是,许多国家的政府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开始向企业学习,采取民间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

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他们合著的《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了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基本原则,并认为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终将会代替传统的官僚主义模式。这种新型的“企业型政府”的模式,使得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成为讲究质量、追求效率的企业型组织,政府工作更多以民众的需求为导向,保证了公共服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并明确提出,要“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政府管理中越来越突出了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这和企业型政府的国际潮流一脉相承,即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善政府效率和活力,实现社会的良善治理。

政府工作报告KPI成绩单,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生动而鲜活的案例。在政府转型的关键时期,强化绩效管理,用企业理论、企业家精神来影响和引导的政府改革,是政府管理改革大势所趋。在为政府施政的“KPI意识”而点赞的同时,也需看到,如何让政府施政的KPI更科学、更合理,让每个KPI都真实反映政府的竞争力、执行力,如何提升民众话语权,让民众满意成为可量化测度的考核指标,未来依然任重道远。(特约评论员 于平)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石璐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