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通讯:中越合作河内轻轨背后的汗水

2018-09-25 12:4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河内9月25日电 通讯:中越合作河内轻轨背后的汗水

新华社记者 王迪 黄朝晖

9月20日,越南首都河内吉灵-河东轻轨安义站,站台上方电子钟显示早上6时30分。

金色的朝阳中,绿银双色的崭新客车在轨道上逐渐加速滑行,站台上媒体记者的快门声连成一片。喧闹的人群背后,凌晨4时已经起床的中铁六局海外工程分公司总经理、河内轻轨项目经理唐红静静地观察着车辆运行情况,安全帽下布满汗珠的脸上露出笑容。

这一天,是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的越南首条城市轻轨开始试运行的日子。为了这天的到来,中国建设者已在越南奋斗了上千个日日夜夜。

“车子一跑起来,咱们的技术在河内就正式亮了相。”唐红笑着说。

使用中国装备、中国标准、中国贷款,由中企总承包建设的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项目被视为“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规划对接的示范工程。该项目于2011年10月正式开工,投资总额8.68亿美元,线路总长约13公里,共设12座车站。项目对缓解河内市区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越南建设首条城市轻轨,中国和越南建设者不仅攻克了高温潮湿、建筑密集带来的施工挑战,更通过车厢公开吊装、样板站开放展览和客车实地试乘等措施逐步弥合了中越设计施工理念的差异。轻轨项目部资料室里堆满数十个铁皮柜的施工文件,诉说着河内轻轨建设者们的汗水。

“不光能连比画带说,还能放同类施工视频,必要时现场画个图。”负责设备系统施工调试的中铁六局电务公司越南轻轨项目经理姚远对与越南合作方的交流颇有心得。

他说,为帮助越方分包商迅速掌握轻轨施工技术,中方因地制宜作出诸多技术创新,从操作便捷的新型电缆敷设转盘到防止人员器材坠落的拼装式防护框。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施工安全。

河内轻轨全线采用高架设计,这意味着总长数百公里的光电缆、重达数吨的变压器等都要先吊装再安装。由于轻轨穿越城市中心,沿线车流繁忙,大部分设备吊装采用交通影响小、风险难度高的夜间作业。

“吊装一般安排在零点到四点之间,相关负责人都要在现场把好安全关。河内轻轨全线190多次大型设备吊装作业,没出过一次事故。”姚远自豪地说。对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汗水,姚远只字未提。

随着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等“硬仗”基本完成,迅速提升运营等方面的“软实力”成为人们对河内轻轨项目的最大期待。富有国际经验的深圳地铁承担了河内轻轨运营筹备服务的重任。

据深圳地铁越南轻轨项目总工程师高军章介绍,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深圳地铁已把20多年的建设运营经验模块化。据此,深圳地铁为河内轻轨准备了成套运营管理文件和运营督导预案,并从国内请来经验丰富的行车调度人员,帮助越方顺利度过设备磨合期。

“越南现场若遇到技术难题,我们会通过手机和电脑在深圳地铁知识管理平台发布任务,平台会迅速找到有关专家给出解决方案”,高军章说,“我们通过轻轨等‘一带一路’项目长期和当地人一起工作生活。看着他们欣赏(我们的汗水结晶),我们感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边隽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