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上海:打造智慧政府 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8-06-25 09:27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从委托代办送审员递交开办企业所需信息,到通过预审、通知现场签字并领取营业执照,上海省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林习没想到,这个过程都没有隔夜。

与吴林习一样,许多企业主感受到了上海营商环境的变化。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紧接着各部门、各区积极响应,相继发布相关举措。4月,上海推出 《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成立市级层面的大数据中心,“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路”。

优化营商环境,借助互联网技术只是第一步。种种迹象显示,上海正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通过提高“店小二”的自我改革力度和服务水平,来增强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不断加速“数据奔跑”的效率

截至今年3月,上海累计企业数193.91万户,相当于每千人拥有企业77户,这一密度居全国首位。去年,上海平均每天诞生企业1174户,是2013年登记制度改革前的2.7倍。

“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愿意在哪里落地生根。”长期从事企业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营商环境的优劣,同时也是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考验。

怎么办?向互联网“要时间”,不断加速“数据奔跑”的效率。目前上海对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纳税等6项指标,已出台了专项政策和配套文件,开发了20个新的办事系统。

由亿通公司开发运维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由政府主导的旨在推进上海口岸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往企业要对接海关、海事等多个口岸监管单位,提交大量重复的数据和材料,而单一窗口实现“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目前已对接从中央到地方的22个部门,服务于27万家企业。数据显示,使用单一窗口后,上海企业出口货物,申报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为0.5小时。

在上海最早开始实行“一网通办”的浦东新区,针对企业“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等问题,以企业感受度为衡量标准,提出改进措施。以企业市场准入为例,浦东新区企业市场准入中,区级104个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全网通办范围,实现“全网通办,一次办成”。“一网通办”后,实际办理时间比承诺时间更压缩了70.1%。

其后,各路“店小二”端出特色服务,让企业办事更便利。今年5月,杨浦区推出“政银通”服务,服务点设在银行,既可以办理企业开业登记、企业年报公示、合规证明开具等市场监管服务,也可提供银行开户、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据统计,通过“政银通”项目,从执照签发到开户完成,比原来流程节省了3个工作日,减少了企业办事的来回奔波。

加大部门协同,推进“流程再造”

“三分靠技术,七分靠协调。”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提升贸易便利化的效能,平台搭建很容易,技术应用也不难,难在打破“信息孤岛”。这种体会,即便投射到营商环境的方方面面,也同样成立。

打破“孤岛”效应,唯有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年上海政府部门加大协同,成功引入集合了烘焙加工、体验、品鉴服务、零售和餐饮等各类业态的全新商业模式——星巴克烘焙工坊体验中心,成为政府审批创新的经典案例。

对新业态采取“审慎包容”态度,既“放得开”,也“管得住”。便利店里要专设一间“盒饭间”,将冷冻、冷藏的“盒饭”拿进去加热,并散装放置在保温的环境下对外销售,这样做是不是超范围经营?上海相关部门制定指导意见,进行风险评估,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管,逐步纳入许可管理。

另一方面,“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市交通委主任谢峰日前表示,上海正着手推动港航业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口岸监管模式和服务环境、完善口岸信息共享机制三方面工作,以持续改善航运领域营商环境。

目前,港口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这项审批方式的重大变革正在浦东新区先行试点。与此同时,上海口岸监管模式和服务环境正在进一步优化。随着今年4月“关检合一”在沪落地,“一单两报、分别查验”成为过去时,通关作业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与物流作业也将进一步实现“并联”。

打造智慧贴心的服务型政府

速度与便捷,并非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唯一追求。

“营商环境是综合环境体系的营造。”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说,营商环境不仅包括高效的行政审批环境,还包含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透明贴切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厚德礼尚的人文环境、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等。

“一网通办”,让企业从反复奔波地“找部门”中解脱出来,变成直接“找政府”解决问题,提升企业获得感。按照方案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上海将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

完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在静安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上,全区30个部门、1659个用户“齐聚一堂”,分享彼此上传的6万多条行政许可数据、1万多条行政处罚数据和7000多条抽查检查数据。

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让企业感到贴心。在引进联影三家关联公司落户徐汇滨江过程中,徐汇区委组织部、区商务委、区科委、区卫计委展开多部门组团调研,围绕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员工租房补贴、医疗设备审批等常见的“卡脖子”问题,与联影一同探讨解决办法。

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专家指出,要把经典案例变成标准和规则。“标准是更高水平的服务优势,也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不让改革倒退的一种途径,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专家提及,核心是要吸引人才,“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哪里”。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则提醒,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要避免形式主义,即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审批加快、流程简化等看得见的问题上,更要把那些看不见的障碍和壁垒消除掉。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记者 张骏)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