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预警机制提升防御,科学技术助力应急——我国不断完善发展的防汛备汛机制体系建设

2018-06-07 16:3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题:预警机制提升防御,科学技术助力应急——我国不断完善发展的防汛备汛机制体系建设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

水利部日前发布消息称,从气象水文预测情况来看,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洪涝灾害、台风生成和登陆的个数可能会偏多、影响会偏重。时值汛期,各地有关部门更应做好监测预警、及时转移等工作,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洪水、台风险情。

水库安全管理员——护水库,报险情,防汛备汛重要保险

今年73岁的胡义金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下杭村的一名水库安全管理员,他所管理的乐源水库是一座兼有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水库。这座水库的“监管对象”,是九江市境内最大的河流——修河的支流杭口水。

“每年一到5、6月份,这里就经常下雨,要是那种特别大的暴雨,水库装不下了,就会有大的洪水。”胡义金说。

下杭村是一个拥有3000多人口的村落。平日里,乐源水库保障了当地人的生活用水,但到了汛期,这座水库却变成了悬在村民头顶的“大水缸”。

“这个水库是小(1)型水库,一般不会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因此我们配备了安全管理员。”修水县杭口镇镇长万民福说。

1969年,胡义金主动申请成为水库安全管理员。他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到水库大坝附近进行巡查,记录水位的高低,同时除杂草,防止溢洪道、输水设施堵塞。

“我们对管理员的要求是每天巡查1次,但是胡老每天要巡查3次,如果遇到下暴雨,就24小时在水库旁坚守。”万民福说,正是胡义金的坚守,成功预防了多起灾难。

“2009年夏天下过一次大暴雨,当时我看到附近有滑坡,就赶紧跟村里和镇里汇报,赶在滑坡扩大前让村民进行转移。”胡义金说。

以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员巡查报汛制度,对于目前拥有1508座小(Ⅰ)型水库和9018座小(Ⅱ)型水库的江西省来说,已经成为常态化举措。除此之外,江西省还制定了山洪防洪预案和小型水库防洪明白卡,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小型水库是我省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点,而安全管理员巡查报汛制度则加上了一道更为重要的保险。”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

逐渐完整的预警体系——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叠加助力应急救援

最大风力达到17级;登陆时仍维持在15级的强台风量级……2016年9月15日登陆福建省厦门市的第14号台风“莫兰蒂”,至今仍令当地人难忘。

街道被淹,小轿车成了“铁疙瘩”;粗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大量房屋屋顶被掀翻……如此严重的灾情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是当时全球最强的台风之一,厦门市能够降低伤亡损失,与我们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预警体系有关。”福建省厦门市水利局局长郭金炼说。

郭金炼所提到的预警体系是福建省在近几年防洪抗灾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形成的。既包括向社会赠发防灾指南和读本,以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也包括向全省15000多个村庄发放预警铜锣,并为929个乡镇配备卫星电话等措施,保障应急指挥畅通。

“这些措施比较传统。进入新时代,我们也开始建设以构建装备先进、指挥科学为目标的现代化防汛指挥体系。”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池毓榕说。

105套卫星云图接收系统覆盖全省各市县,4个多普勒气象雷达可提前推断可能的降雨量,包括1200个遥测站点、99座中继站和119个地县分中心的雨情监测系统可在发现异常降雨时自动发出警报,可以收集台风路径预测消息并即时生成综合预报路径图的台风路径系统……一套套综合多项技术在内的监测预警系统让福建省在应对灾情时,能够看得更远、算得更准、救得更快。

“我们有传统的预警应急方式,也有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助力,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池毓榕说。

依然有待完善——科技发展与增强意识和能力任重而道远

防汛备汛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各地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这其中有借鉴与思考,但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山洪灾害爆发时间难以确定,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加上近年来工程建设活动频繁,气候变化复杂,导致短时暴雨增多,山洪灾害在频次上与时间上都难以把控。”罗小云坦言,山洪灾害是目前江西省防御的重点和难点,即便建立了现代化的监测预警机制,但其突发性仍然会让受灾地区措手不及。

“我们通过分析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可以每6小时预判一次汛情。虽然大幅度提高了对山洪的预判,但依旧存在预测时间较长、检测范围过大等问题。”罗小云说。

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无意识破坏防灾减灾设施等情况也屡见不鲜。

情况出现,如何解决?

“现代科技救援手段和救援体系可以大大提升救援的成功率,但个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建设也是提高生存率的重点。”池毓榕表示,当前我国民众个人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依然有提升空间,突发性灾难的应急预警发展,任重而道远。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石璐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