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李克强总理访日前瞻:中日关系改善将带动世界合作潮流

2018-05-05 19:56 来源: 海外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中日关系改善将带动世界合作潮流

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对于当前的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走势有着重要影响。此前,朝韩领导人会议在板门店成功举行,对外释放出努力化解历史恩怨,共同维护地区稳定的政治信号。接下来,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如顺利举行并取得成果,则势必进一步承接、助推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趋势。中国领导人以积极行动支持中日韩三国协调,推动地区多边合作,再次反映出中国的周边外交始终贯彻的基本立场,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行动基础,以共创地区命运共同体为理念方向的睦邻外交。

日本是此次中日韩首脑的东道主,中国领导人此次访日的核心题旨是推动中日韩三边协调,其中也包含中日关系。中日领导人此次在东京会面,这显然有利于中日关系进一步的改善。目前,中日关系正处于持续复苏的过程中,政治高层接触、对话的恢复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领导人和外交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2017年7月与11月,习近平主席两次在国际多边场合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双方就共同稳定、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共识。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日,中日领导人将在这一共识基础上,就如何妥善管控分歧,具体推进合作,进行探讨和交流。

中日关系当前的改善势头,是中日两国“合力而为”的结果。中国基于为当前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创造有利国际环境的考虑,积极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而日本此前持续构筑“对华包围网”,围堵遏制中国,结果显示这并无可持续性,难以达到效果。在美国特朗普政府调整亚太战略,强势推动贸易保护主义并介入东北亚安全的形势下,日本的地区外交面临挑战,危机感增强,试图保持战略自主性和政策回旋空间的需求上升,正如一些日本战略学者指出,即使有日美同盟的存在,中日关系仍是日本在东亚确保战略自主和外交平衡的“不可缺少的保障”。因此转变对华政策,寻求与中国缓和、对话,在中美日三边中“重新站稳位置”成为日本的现实性选择。

近年来,中日关系受历史、领土、安全等现实问题持续冲击,即使目前关系有所改善,但未来中日关系依然面临各种复杂因素,政治互信欠缺,国民感情的鸿沟并未因民间往来而缩小,反因各种敏感问题的刺激而扩大。基于国际与地区体系中中日权力转移这一背景,中日在相互认知与政策观上需要进行调整、“充分磨合”,以适应新的现实。需要看到,尽管日本正寻求转变对华政策,但关于中国崛起及其国际影响的扩大,日本的战略认识和心态似乎仍停留在过去,非理性情绪与冷战式思维特征仍较为明显,利用“软制衡”和“规制约束”遏制中国的手段并未放松,反而加强,这对中日重新构建政治互信,回避“安全困境”,创设“合作情境”构成了显而易见的障碍。中日关系的改善,需要两国在观念和认识上“与时俱进”。

观念与认识的“与时俱进”来源于历史经验。中日关系未来的稳定发展,需要中日主动地尊重、借鉴过去的历史经验。继201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纪念后,2018年,我们又迎来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纪念。以“不忘初心”,重温邦交正常化和和平友好条约精神为基本出发点,中日需要共同发掘和继承历史遗产,恪守四个政治文件原则精神,以及2014年11月中日领导人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事实证明,中日关系要克服起伏不定的“政治波动周期”,就要始终坚持“打好基础”,维护大局,不开倒车。尊重历史事实,信守政治承诺,多做有助于增信释疑的事情。

观念与认识的“与时俱进”也需要新的实践支持,中日关系未来的稳定发展,需要中日积极扩大和创设合作领域。目前,中日已经达成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的共识,并逐步展开具体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中日在产能、金融和第三方市场投资等方面均有广阔合作前景,可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中日两国经贸投资关系也仍有很大潜力,在节能环保、保健护理、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方面,中日互补性很强,具备新的合作增长点。这些领域的合作,将为中日新时期的“战略互惠”增加新的内容,为中日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1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日当前均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一带一路”为合作切入点,促进中日经济合作结构升级,构筑新的双边乃至区域合作机制,既有利于中日关系稳定,也可真正使得合作惠及两国民众,还可以在区域乃至全球合作中树立正面典范,带动新的合作潮流。(卢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石璐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