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贵州石阡国荣乡:“贫瘠”土地开出希望之花

2018-03-27 15:2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贵阳3月27日电 题:贵州石阡国荣乡:“贫瘠”土地开出希望之花

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焕然一新的村委大院、绿意盎然的苗圃基地……春暖花开时节,走进群山环绕中的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葛宋村,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呈现眼前。

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山高坡陡路难走,娶个媳妇留不住”,一句顺口溜,反映了当地的落后面貌。葛宋村所在的国荣乡,也是贵州省2016年9月确立的20个极贫乡镇之一,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村主任李正平告诉记者,靠着人均不到一亩的零散土地,大家勉强能维持温饱。而当外面世界快速变化时,身边辛勤的乡亲们却似乎陷入了越种越穷的怪圈。

62岁的一组村民李仁昌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他家分得的田虽然看起来还比较多,但都分散在深谷里、山脊上,收成全靠天长眼,一遇干旱就绝收,想吃一顿大米饭都是奢侈愿望。等到了90年代,随着到沿海务工潮的兴起,李仁昌也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加入了外出大军。

在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葛宋村走了很多弯路,也交了不少“学费”。去年底,乡里招商引资的企业综合考察后,决定在村里建苗圃基地,并发展多种绿色产业。

但是,当前来帮扶的各级扶贫干部走进群众家沟通土地流转时,不少人心存疑虑:“没地种稻谷了,以后吃什么?”“一亩才这么点流转费?”“田坎毁掉,地界找不到了怎么办?”……

“这个弯,转得是有点急!”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李正平,完全知道村民的心思,毕竟土地对于农民,就是命脉。不过走南闯北的他更知道,只有规模化经营,才是脱贫致富的捷径。

经过一番曲折努力,终于全村赶在项目实施前凑齐了1200亩连片土地。从县教育局下来帮扶的第一书记梁耀朕高兴地说,近段时间每天都有上百名群众在忙着建设,每月光工钱就要发出去五六十万元。

“三年流转费有三千多元,务工收入也领了三千多元。”李仁昌一边给树苗培土一边说。在他心中,也有不种地之后的担忧,但是他也觉得如果一直有事儿做,也就不怕了。

站在几块规划展示牌前,国荣乡干部伍华林介绍,未来要打造的是一个田园综合体,要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一直有活干、有钱赚。望着盛开的朵朵玉兰,伍华林认为,这片“贫瘠”土地开出了希望之花。

“我们计划种植红豆杉、金丝楠木、七星茶花等树种,3月底要全面完成栽种。”基地负责人安清说,除了务工费,农户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还可以领到分红,可以说既有眼前收益又有长远盼头。

“半山腰还种的有100亩红心柚、150亩花椒、100亩软籽石榴……”用手指着四周环绕的大山,李正平笑呵呵地说,再也找不到一块多余的地了,不然还想发展点别的产业。

葛宋村的变化,只是国荣乡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海拔1100多米的荒坡上,辐射6个行政村的坪上山地高效产业园区,整合各类土地5000余亩,发展茶叶、果蔬、中药材等多种经营,覆盖了贫困人口302户1228人。从坪上向下望,斜坡上、山腰间一片翠绿,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