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壮士断腕促转型 迎难而上求新生——湖北宜昌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2018-03-09 11:26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武汉3月9日电 题:壮士断腕促转型  迎难而上求新生——湖北宜昌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新华社记者 王自宸

春日细雨蒙蒙,在濒临长江宜昌南岸的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专业的拆除施工队正在对总估值近2亿元的300多套生产装置进行拆除作业,飞速旋转的电锯将金属切割成块,火花四溅、嗡鸣阵阵……

“今年4月底,这里的装置将全部拆尽。”田田化工总经理李先云说,待到拆除完毕,这个年利税数千万元、拥有40多年历史的化工企业将搬离长江,谋求转型发展。

田田化工的搬离是当地求解“化工围江”困局的缩影。2017年以来,宜昌已累计依法关停25家化工企业,这其中,不少企业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宜昌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均下降超过10%。宜昌市发改委主任郭康新说,地方党委政府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动化工产业转型。

回溯历史,宜昌化工产业发展得益于丰富的磷矿、航运、水源等资源禀赋优势,产业规模过千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当地生态环境也出现恶化,环境治理任务不断加重。

“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和追求。”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发展是手段、路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在面临生态环保这个突出短板的严峻考验时,必须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去年9月,宜昌出台《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制定3年行动方案,计划到2020年,陆续关、搬、转134家化工企业,最终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不止不行、不破不立。“清零”背后不是对化工企业一关了之、一搬了之,而是引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高精尖、向绿色循环化发展。

顺应发展潮流,企业就能涅槃重生。8日,田田化工传来好消息,企业正依托母公司湖北三宁化工,投资100亿元高标准建设60万吨乙二醇循环产业项目,目前已进入厂区基建阶段,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

“污染物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兴发集团宜昌精细化工园,宽敞明亮的车间内,一箱箱有机硅新材料正等待装车,谁能想到,生产有机硅的原材料多来自化工产品的污染物、副产品。

原来,兴发集团充分利用磷、硅、盐等化学产品间共生耦合关系,使每一道工序的产品和副产品都能成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有机硅原材料就源于生产草甘膦的副产品氯甲烷,而生产有机硅的副产品盐酸也将回炉用于生产草甘膦。

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通过循环化改造,目前园区内企业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尾气综合利用率超过98%,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0%。

企业内能实现小循环,区域产业链更应实现大循环。为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宜昌编制出台《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化工产业项目入园指南》,分类整治10多个化工园,当地还引进中国化工集团,将姚家港化工园区一次性建成智能化花园工厂,产业链大循环样本已见雏形。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宜昌产业格局悄然变化,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说,2017年,宜昌化工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0.6%下降到19.8%,精细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提高到20.3%;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国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了3.2个百分点。

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新兴产业补缺进位。该市重点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年产20万辆整车的广汽乘用车项目落户宜昌;南玻0.2毫米及以下厚度超薄中铝玻璃光电生产线正式点火;东阳光公司150个创新药、仿制药项目正式动工……。

“发展既要看面子,更要看里子,要既好看,更要耐看经看。”一系列转型升级举措引发强烈反响,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必须转变速度思维,立足长远谋发展。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