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江苏:新年晒家乡,家乡变化真的大

2018-02-20 14:16 来源: 新华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戊戌年春节在微微透出的春光里翩然而至,这是中国人的佳节,是家家户户团圆欢聚的日子。本报多位记者在享受亲人团聚的快乐之余,还用职业的“新闻眼”观察了家乡的变化——

返乡途中,这个驿站很温馨

大年初一上午11点,记者驱车从南京赶往兴化老家,一个多小时后,来到G40沪陕高速仪征服务区稍作休息。

一进服务区,左手边的儿童乐园里,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记者发现,现在的服务区不再是加个油、上个洗手间这么简单了,就餐选择真不少,中高低档都有,价格也不算贵。在淮扬风味中餐区,杨小江先生一家三口点了3个菜,红烧肉、竹笋烧咸肉、咸菜烧豆腐,加上米饭一共花了49元。杨先生开心地对记者说,他在苏州开了个理发店,去年收获颇丰,“保守估计赚了30万元,回去把老房子翻新一下。”

服务区值班主任濮晓梅告诉记者:“今天早饭我们准备了水饺、汤圆、包子、稀饭和鸡蛋,团团圆圆嘛!今早将近50人吃早饭,全部免费,一位客人吃完饭后开心得要和我们的厨师合影,这是他们的合影照片。”濮晓梅打开手机展示。

洗手间是服务区的灵魂所在。记者发现,挑高设计和通风设施让洗手间一点异味儿都没有,洗手台的水是温热的,还设有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

印象中令人食欲不振的就餐环境、昂贵的价格、脏兮兮的洗手间等让人转身就想逃离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的设计、多元化的业态、整洁舒适的环境,服务区变身为旅客回家途中的温馨驿站。

新路频添,十几分钟就到家

出泰州火车站,回到记者位于城区南部的家中,以往要经过一二十个红绿灯,开车需要预留半小时。今年,从新修通的东环高架快速路,一路疾驰,下高架就到家门口,全程只要十几分钟。

泰州是一座建市时间只有22年的新城,如今,这座“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城市,有了更让人心生向往的旅游口号:“水城慢生活,尘世幸福多。”这里的生活节奏是慢的,不过,这次回家,记者发现,这座慢悠悠的城市里有了好几条快速路,还有了高架、隧道,显出了几分“大城市”的格局。

新建成的三水湾二期,把柳敬亭公园连接起来,柳园本为纪念泰州人柳敬亭而建,原来是个破败园子;而今,随着泰州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设,柳园内曲径通幽,佳木葱茏,成为“海陵八景”之一的“南濠渔唱”,和三水湾一起,都成了“夜游凤城河”的景点。昔年曾因盐税而兴的稻河两岸,如今不再是破旧的土房子,而是商铺林立、酒旗招展的稻河古街区,成为节假日游玩的好去处。

电影院里,老少欢聚年味足

在正月初一初二的南京城晃悠,行车比平日顺畅多了,出来逛街的人却不减反增。原先过年屋里院内才能寻着的年味儿,正逐渐浸透到大街小巷中。有个90后在三山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除了三十晚上的饭桌、大年夜的撞钟现场、初一下饺子的厨房和城南庙会,电影院里的年味也很足!

记者赶到电影院一看,没错,一溜贺岁片正扎堆上映呢。出来观影的并非都是90后、00后和10后。步入大众消费的时代,中年男女照样一身靓丽地在候影大厅摆弄着手机玩自拍、刷朋友圈或抢红包,只是他们身边多半黏着个小孩儿或搀着位老人,从中透出一家团圆休闲的喜庆味儿。在一个候影厅里,75岁的李老爷子一家人正等待电影开场,老爷子说,年轻的时候盼着过年,就是盼着吃年夜饭、搓麻将、看春晚,再串个门。知道老爷子素来对传统文化有兴致,又是个“西游迷”,他女儿特地买好了票,“这回请老人亲自挂帅,来给以《西游记》故事为原型的电影‘把把关’。”

环境留人,从此扎根在家乡

大年初三,记者见到盱眙县官滩镇农民倪侠时,他说,前年在无锡打工,去年又到南京,因为孩子在盱眙念书,今年不想出去了。

这几年,在盱眙,像倪侠一样准备在家乡就业创业的乡亲越来越多了。春节期间,记者在盱眙城乡间穿梭,发现农村很多人家门口都停着车,县城一些楼盘售楼处也有不少归乡人员,不少人和倪侠想法一样,在家门口找个工作,再买套房,从此留在家乡生活。

“只要待遇不错就不想出去了,在家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在无锡务工多年的王云和记者聊道,过年回乡之前就开始打听盱眙有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真没想到现在家乡的企业这么多!”

“截至2月18日,参会企业70家,需求岗位3186个,求职人员1135人,意向报名数428人。”盱眙县人社局劳动就业管理处副主任范文成介绍,电子电器、钢管轴承、新能源及凹土、服装纺织三产服务等行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多,最高月薪增加到上万元,“与往年相比,新经济、新业态行业用工需求也有显著提升。”

古镇新年,好吃好看又好玩

正月初三,正是走亲访友出外游玩的高峰期。记者今年在老家苏州过年,听说甪直打莲湘很好看,就赶了过去。

天下着蒙蒙细雨,古镇的游人真不少。一过古镇第一座桥永宁桥,就遇到了镇上卖菱荸荠的老阿婆,阿婆说,新年家里8个人忙,菱8元1斤,荸荠4元1斤,一天能卖百多斤。

打莲湘是当地的一种舞蹈。来自甪直淞南村六组的金根英换上服装,英姿飒爽,她告诉记者,打莲湘,大都要8到10个人,再少就不好看了,打莲湘的服装都是自己做的。甪直打莲湘进过北京,还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甪直镇上还有一家著名的糖果店铺,叫庄氏糖果,现在传到了第四代庄建中的手上。除了每年6到9月份天热做得少一些之外,庄建中每天要做好几十公斤粽子糖、芝麻糖,他说,“做糖很辛苦,做得好,火候就是几秒钟,超过时间,糖的鲜味就没有了,糖就烧坏了。”而70岁的费凤花,一天要卖10多公斤酒酿,她一边卖酒酿,一边告诉邻居金阿姨, 2017年她为人做媒,“成了三对。”

三个切片,见证老区变新城

春节回到家乡盐城,在享受亲情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时尚与生机。曾经的苏北革命老区,正在加速转型为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

切片一:天更蓝地更净。大年初一、初二,盐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质,记者在街头随手拍下一张张图片,都有满溢的“水晶蓝”。而大街小巷,曾经常见的鞭炮烟花屑,完全找不到踪影。初二一早,记者就看到盐城市环保局局长周俊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报道:盐城空气质量再次进入全国前五。这得益于近年来盐城的绿色转型,也离不开春节期间“禁放”等各项措施的严格执行。

切片二:休闲消费在升级。大年初一下午,记者决定带孩子去中南世界城的CGV影城看电影。到了影院,门口人头攒动,60元一张的电影票早已售罄。楼上楼下两层的星巴克里同样人满为患,记者好不容易才等到座位。大年初三,姨父邀请去盐城著名的韩式汗蒸馆,在两层巨大的空间内,人们或打牌、或按摩、或聊天,尽情享受着愉悦的休闲时光。妹妹说,过去盐城人春节最喜欢打麻将。今年全市“禁赌”深入人心,人们纷纷改换新的娱乐休闲方式。再加上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消费自然也升级了。

切片三:返乡创业越来越多。初三亲友聚会中,碰到亲戚陈诚。他说,春节这几天,他在欧风花街开的“飞沙走食”小花车生意火爆,一天能卖一两千元!“你真别小看了盐城的消费能力,不比南京差!”他开心地告诉记者。“开始我的一份‘轻食’卖40元时,我妈死活不信,直到我一天卖出二三十盒后,妈妈主动来帮我打下手了!”陈诚笑着说,现在正是返乡创业的好时候,我们是越忙越开心啊!他说,像他这样的年轻返乡创业者,这两年在盐城越来越多了。(本报记者 许海燕 吴琼 李睿哲 吉强 梅剑飞 丁蔚文 杭春燕 赵伟莉 朱新法)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曹志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