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改革驱动法治政府建设提速

2018-01-05 07:15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年初制定的法治工作要点哪些完成了?哪些没完成?”“作为一把手,你今年是如何推动法治建设的?”

不久前,一场覆盖四川21个市(州)的依法治省年度考核开考。不打招呼,不预设路线,各考核组直插基层、随机抽查,让被考察地的干部直呼“冒汗”。考核工作真刀真枪,考核结果全省通报,对排序最后三位和退步较大的市(州),由省委约谈问责。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曾经被视为“软指标”的法治政府建设,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硬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各地着力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转道,法治政府“进行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牵住牛鼻子 改到更深处

“关键少数”当好第一责任人

云南日前出台新规,自2018年1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因重大行政决策失职失责,将对有关责任人员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决策是行政权力运行的起点,是确保政府各项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第一粒扣子”。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系好“第一粒扣子”,成为各地各部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力点。

在成都,有个“常务20分”,说的是市政府常务会前20分钟,由部门主要负责人讲法,围绕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政府职责、法律责任、影响及应对进行讲授和解读。“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成都市法制办主任薛志明说。

在山东,省政府研究重大决策事项、重要合同审查、重大信访案件,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必定到场,必定发言。这些专业意见,最终融入政府决策。

法律顾问既不是摆设,也并非“光环”。连续担任两届省政府法律顾问的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巧良说:“省政府法制办对法律顾问有一套考核体系,参与不积极的、提供的法律建议和服务质量不高的,得分就不高。”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已经全面推行,全国现有公职律师1.25万多人。

2017年6月,江南平台入口 法制办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是国家层面“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又一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7个省级政府和23个较大的市政府出台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规章。“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大幅减少,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正在成为常态。

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成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成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评体系、细化考评指标、优化考评方式,法治工作正由虚变实、由软变硬。

刀刃向内 服务向好

行政权力纳入法治轨道

“第一个,很有纪念意义。”2017年12月26日,在山东平度市民服务中心,市民刘云霄拿到了盖有“平度市行政审批局”专用章的第一份营业证照。

平度市行政审批局是山东首家正式运营的行政审批局。大厅一角,24枚公章被封存在了玻璃柜里。局长王永佐介绍,原先分散在24个部门的185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至行政审批局,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24枚印章变1枚,见证了“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映射出法治政府建设的坚实步伐。

“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履行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设法治政府第一位的要求。”江南平台入口 法制办党组书记、副主任袁曙宏说,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政府继续实现权力“瘦身”、职能“健身”。

地处偏远的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张秀兰对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深有感触。在她看来,有的不下放关键事项,甚至搞变相审批;有的不想主动“减肥”,只等别人“动刀”。“根本上还在于观念转变没有到位,跟不上改革的节奏、发展的要求。”张秀兰说。

从制定州、县、乡三级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到整合涉及20个部门的32项涉企证照,逐步实现工商登记注册“一套材料”通办、企业办事“一照走天下”……文山州日前推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20条“干货”,进一步理顺职能职责、精准简政放权。

“最大程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的范围,最大幅度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贯彻执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各地落实“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要求,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规范用权。如今,31个省区市均已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看得见的手”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目了然。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各地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这边,浙江省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全面推进;那边,山东省市两级集中推出首批3万多项“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清单,其中“零跑腿”占了1/4。

上海率先试点的“证照分离”改革,已复制推广到全国10个自贸区等更大范围;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计划正在抓紧实施,目标直指“到2018年,相关领域的短板弱项明显改善,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各领域的营商环境便利度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把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简”的坚决精简,该“管”的真正管好,该“服”的服务到位。各地深化改革不停步,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为廉政“强了身”,也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了速”。

朝着问题改 向着基层去

让市场主体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说这话的是山东日照岚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周军,“以前执法,各带各的人,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经常脱节,形不成合力。”

两年前日照市实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县乡三级同步改,将浮在上面的执法机构合起来,执法权放下去,执法力量沉下去,一顶“大盖帽”,统管百姓事。“一线执法力量增强了,执法效果和质量提高了。”周军说。

“法贵必行。”行政执法成效是法治政府建设最直观的标尺。不同层面的执法探索和改革,均指向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十九大强调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

执法体制中存在多头执法、权责交叉、争权诿责问题,群众不满意怎么办?出路在改革。

河北100个县(市、区)工商、质检、食药监部门“三合一”整合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169个县(市、区)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合并成立了文广新局,构建了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监管服务体系。安徽芜湖建立集信息归集、事件调度、执法管理、监督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信息网络,已建立市场主体“一户一档”电子档案6.4万多户。

执法随意性大,处罚畸轻畸重,“同案不同罚”……规范有形之“手”,严防行政过度干预和乱作为,关键是改革。

广州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项制度试点,强化社会监督,防范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39个市直部门全部完成行政执法数据公开。北京市食药监局创造性地设计了纵向坐标和横向坐标,对违法行为进行综合裁量、网格化判定,有效遏制了宽严失度现象。

一些“红头文件”乱给群众设义务、限权利,给政府扩权、减责,频遭诟病怎么办?办法也在于改革。

针对“规范性”文件不规范,江苏邀请第三方公开点评“红头文件”。“专家们就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点评,一开会就是半天。”南京市胸科医院原副院长唐进,曾参加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家点评会,“第三方点评更客观、更科学,提高了点评质量和政府公信力,比总是‘自己点评自己’好很多。”

法治与改革共生共进。进一步探索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和方式,将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也将与日俱增。(记者 刘成友 记者王明峰、王伟健、杨文明、魏本貌参与采写)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